犬尸体解剖(制作程序脚本)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查清有无疾病、病变或伤害以及死亡因素。2.通过检查尸体的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来诊疗疾病或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规律,直接为临床实践和科学实验服务。(点击“返回”按钮,回眸页)二、【尸体剖检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做好剖检前的准备工作和理解应注意的有关事项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剖检的对象往往都是由于疾病严重,不能治愈而死亡的动物,其中有许多是患传染性疾病,有些传染病例如炭疽、结核和布氏杆菌病等,还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因此,剖检前,术者既要避免环境污染,造成病原的扩散,又要注意本身防御,防止本身的直接感染;既要注意剖检过程中所用器械的选择及准备,又要考虑到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的状况。只有在剖检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才干确保剖检工作的顺利进行,达成预期的目的。普通来讲,在进行剖检前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调查病史,做到心中有数。对死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动物,应先调查病畜所在地的疾病流行状况,死畜生前的病史,其中涉及发病的时间、临床症状、化验成果和诊治状况等,方便形成一种初步的印象,把握剖检时的重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使我们能更加好的拟定剖检的方式(是局部的还是系统的等);能否进行剖检(尚若怀疑是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如炭疽等,不仅严禁剖检,并且被其污染的环境或与其接触的器具、用品等,均应严格地彻底消毒)。2.剖检的时间总体来说,已拟定剖检的尸体,其剖检的时间愈早愈好。普通在动物死亡后的3~24h内进行为宜,不可过迟,否则会因动物死后发生的腐败和自溶而失去剖检的意义。另外,剖检的时间最佳在白天,由于在灯光下剖检时,某些病变的颜色往往不易识别,容易造成误诊。3.剖检的地点选择剖检时(特别是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尸体),为了便于消毒和避免病原扩散,普通在病理解剖室或室内进行为好。如果条件不许可,也可在室外进行。在室外剖检时,以选择距房宿、厩舍、畜群、道路和水源较远,地势较高并且较干燥的偏僻的地点为宜。在选择好即将进行剖检的场地一旁,经常先挖好两米左右的深坑(或就地运用枯井、土坑等),坑内撒一层生石灰。在准备进行剖检的地面上,最佳铺上旧席子、塑料布或其它代用品,方便在其上剖检,借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机会,这样尚有助于对尸体及周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解决。4.尸体的运输尸体普通多是用车辆搬运至剖检场地。搬运尸体(特别是炭疽、开放性结核和鼻疽等传染病)时,在搬运前必须先用浸透消毒液的棉花或纱布团块将尸体的天然孔予以堵塞,并用较浓的消毒液喷洒体表各部,在确认足以避免病原扩散的状况下方可搬运。此后,对运输尸体的车辆和与尸体接触的绳索等用品均应严密消毒。5.剖检人员本身防护推备剖检时,术者虽可根据具体状况而进行着装,但普通均须穿着工作服、戴工作帽、穿胶鞋或胶靴。有条件时还可在工作服外罩上胶皮或塑料围裙,穿着胶皮衣、戴胶皮手套等。尚不含有此条件时,则应在手臂上涂抹凡士林或其它油类,避免血水等直接浸染皮肤而造成感染。在剖检过程中若不慎将手指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割伤或碰破时,应依状况而停止剖检,对伤口立刻进行消毒并妥善包扎。如损伤较重时,不适宜再继续进行剖检,而剩余的工作应由助手来完毕。当血液或其它渗出物喷人眼内时,应用2%硼酸水洗眼或用清水立刻冲洗干净。6.剖检后尸体的消毒及解决剖检完毕,应立刻将尸体、垫料和被污染的土层等一起投入坑内,在其上撒布较厚层生石灰或喷洒较多的消毒液进行严格消毒,这在剖检传染病尸体时尤为重要。消毒后用土掩埋,坑表土层应高出地面0.5m,并且坑围地面也应严密消毒。另外,在严冬季节,特别是东北和西北等地,常因冻土层较厚而不易挖坑时则可用木柴浇上柴油或汽油等将尸体焚烧。7.剖检人员和器械的消毒剖检完毕,参加剖检人员的双手应先用肥皂洗涤,再用消毒液浸泡几分钟,清水冲洗。为了除去粪便和尸腐的臭味,常可先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数分钟,再用2%~3%草酸溶液洗涤,令皮肤退去棕褐色之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剖检所用的器械和穿戴的防护衣等均须消毒并洗净。在消毒前,应先将附着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