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管理制度一、胸痛中心会诊制度急诊胸痛患者到门急诊后,首诊医生若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不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会诊者,应及时申请会诊。一、心血管科内科会诊由经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电图体现,疑为心肌梗死或不能明确诊疗,需要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时,本人或告知急诊科护士电话急会诊。心血管内科医师接到告知后必须立刻前往,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统计。二、重症医学科会诊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本人或告知急诊科护士电话请重症医学科医师急会诊,具体统计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解决。重症医学科医师接到告知后必须立刻前往,并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统计。三、其它有关科室会诊在对急性胸痛患者诊疗不清,需要进行鉴别诊疗时,需要请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等其它有关学科时,及时请对应科室会诊。应邀会诊科室医师接到会诊告知后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统计。上述各项会诊,均应由申请会诊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详尽病史及诊治通过,并全程陪伴,做好会诊统计。应邀会诊医师要进一步理解病史、具体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会诊意见。申请会诊医师认真实施会诊意见。二、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为贯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确保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规范、有效,特制订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1、时钟统一由卫星时间拟定。2、时钟统一由专人定时校对,由信息科负责,每2周校对一次,并有校对统计。3、胸痛中心的总监每月对时钟统一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总结、反馈。4、时钟统一的校对人员绩效考核与检查成果挂钩。三、胸痛中心培训制度胸痛中心要想建立高效的救治体系,其有关部门对胸痛中心的工作细则、体系、流程等必须完全理解,因此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部门人员必须通过重复的教育及培训,知晓胸痛中心的重要目的和运作机制,明确本身的职责,这样才干整个胸痛中心正常运行,促使胸痛中心工作质量持续改善,最后达成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一)培训形式1.集中授课2.技能操作3.现场实践4.远程教育5.继续教育6.宣讲7.会议(二)培训内容:1.胸痛中心的概念和运行流程2.胸痛的诊疗及鉴别诊疗3.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疗指南4.肺动脉栓塞的诊疗指南5.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指南6.心肺复苏流程7.CT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8.心电图基础9.实时监护系统的使用10.共同的工作方案和流程四、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为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工作制度及流程,提高疾病诊疗救治水平和持续改善工作质量,定时对阶段运行状况进行总结,现制订下列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1、会议时间:胸痛中心联合例会每6个月进行一次(如有变化另行告知)。2、会议地点:另行告知3、参加人员:胸痛中心委员会领导和组员、有关协作科室代表、心内科有关医护人员、急诊医学科有关医护人员、120领导或代表、协作医院领导或重要组员(具体参加人员根据会议重要议题告知)。4、每次会议应有重要议题。秘书于会议前一天对近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总结并上交行政和医疗总监,由行政和医疗总监商讨决定本次会议议题,同时将商讨议题发至各委员。重要议题如:①总结本阶段急性胸痛病例就诊和治疗状况和转归;②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③各科室协作间存在的问题;④工作质量改善;⑤有关流程优化和更改;⑥胸痛中心培训状况;⑦典型病例分析等。5、每次联合例会应有完备的会议纪要,有关资料应由医务处完好保存。五、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制度质量分析会是胸痛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是通过对胸痛中心运行过程中的阶段性数据分析,必定获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订改善的方法。为此,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制订质量分析会的对应制度。1.会议时间:胸痛中心工作会议每3月一次。2.会议地点:另行告知3.参加人员:胸痛中心技术总监、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协调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急救医疗体系、急诊科和心内科有关医护人员、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人员。4.质量分析会讨论内容:(1)讨论本季度急性胸痛病例救治状况,如胸痛急救总人数、各疾病分类人数、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