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氮根系吸取的氮重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吸取一部分有机态氮,如尿素。氮是蛋白质、核酸、磷脂的重要成分,而这三者又是原生质、细胞核和生物膜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占有特殊作用。因此,氮被称为生命的元素。酶以及许多辅酶和辅基如NAD+、NADP+、FAD等的构成也都有氮参加。氮还是某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维生素如B1、B2、B6、PP等的成分,它们对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另外,氮是叶绿素的成分,与光合作用有亲密关系。由于氮含有上述功效,因此氮的多寡会直接影响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当氮肥供应充足时,植株枝叶繁茂,躯体高大,分蘖(分枝)能力强,籽粒中含蛋白质高。植物必需元素中,除碳、氢、氧外,氮的需要量最大,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注意氮肥的供应。惯用的人粪尿、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肥料,重要是供应氮素营养。缺氮时,蛋白质、核酸、磷脂等物质的合成受阻,植物生长矮小,分枝、分蘖极少,叶片小而薄,花果少且易脱落;缺氮还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枝叶变黄,叶片早衰甚至干枯,从而造成产量减少。由于植物体内氮的移动性大,老叶中的氮化物分解后可运到幼嫩组织中去重复运用,因此缺氮时叶片发黄,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步向上,这是缺氮症状的明显特点。氮过多时,叶片大而深绿,柔软披散,植株徒长。另外,氮素过多时,植株体内含糖量相对局限性,茎秆中的机械组织不发达,易造成倒伏和被病虫害侵害。(二)磷磷重要以H2PO-4或HPO2-4的形式被植物吸取。吸取这两种形式的多少取决于土壤pH。pH<7时,H2PO-4居多;pH>7时,H2PO-4较多。当磷进入根系或经木质部运到枝叶后,大部分转变为有机物质如糖磷脂、核苷酸、核酸、磷脂等,有一部分仍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植物体中磷的分布不均匀,根、茎的生长点较多,嫩叶比老叶多,果实、种子中也较丰富。磷是核酸、核蛋白和磷脂的重要成分,它与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细胞生长有亲密关系;磷是许多辅酶如NAD+、NADP+等的成分,它们参加了光合、呼吸过程;磷是AMP、ADP和ATP的成分;磷还参加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输,如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糖的合成、转化、降解大多是在磷酸化后才起反映的;磷对氮代谢也有重要作用,如硝酸还原有NAD+和FAD的参加,而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则参加氨基酸的转化;磷与脂肪转化也有关系,脂肪代谢需要NADPH、ATP、CoA和NAD+的参加。由于磷参加多个代谢过程,并且在生命活动最旺盛的分生组织中含量很高,因此施磷对分蘖、分枝以及根系生长都有良好作用。由于磷增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和运输,对种子、块根、块茎的生长有利,故马铃薯、甘薯和禾谷类作物施磷后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由于磷与氮有亲密关系,因此缺氮时,磷肥的效果就不能充足发挥。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干充足发挥磷肥效果。总之,磷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作用,是仅次于氮的第二个重要元素。缺磷会影响细胞分裂,使分蘖分枝减少,幼芽、幼叶生长停滞,茎、根纤细,植株矮小,花果脱落,成熟延迟;缺磷时,蛋白质合成下降,糖的运输受阻,从而使营养器官中糖的含量相对提高,这有助于花青素的形成,故缺磷时叶子呈现不正常的暗绿色或紫红色,这是缺磷的病症。磷在体内易移动,也能重复运用,缺磷时老叶中的磷能大部分转移到正在生长的幼嫩组织中去。因此,缺磷的症状首先在下部老叶出现,并逐步向上发展。磷肥过多时,叶上又会出现小焦斑,系磷酸钙沉淀所致;磷过多还会妨碍植物对硅的吸取,易招致水稻感病。水溶性磷酸盐还可与土壤中的锌结合,减少锌的有效性,故磷过多易引发缺锌病。(三)钾钾在土壤中以KCl、K2SO4等盐类形式存在,在水中解离成K+而被根系吸取。在植物体内钾呈离子状态。钾重要集中在生命活动最旺盛的部位,如生长点,形成层,幼叶等。钾在细胞内可作为60多个酶的活化剂,如丙酮酸激酶、果糖激酶、苹果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淀粉合成酶、琥珀酰CoA合成酶、谷胱甘肽合成酶等。因此钾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呼吸作用及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钾能增进蛋白质的合成,钾充足时,形成的蛋白质较多,从而使可溶性氮减少。钾与蛋白质在植物体中的分布是一致的,例如在生长点、形成层等蛋白质丰富的部位,钾离子含量也较高。富含蛋白质的豆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