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种植义齿:采用人工种植体植入颌骨获取固位支持的修复体,其构造重要分为三部分:种植体、基桩上部修复体,种植体承当固位支持和合力传导功效,基桩及上部修复体起到恢复咀嚼、美观、发音的功效,两者功效协调,构成了人类第三副牙齿。2骨整合osseointegration:在光学显微镜下,种植体与周边骨组织直接接触,无任何纤维组织介于其间,又称骨性结合,骨融合。这种骨性构造由于将人工种植体与组织连接成为一种整体,能够有效地分散合力且确保了种植体的稳固,又减少牙槽骨的萎缩与吸取。3纤维骨性整合:指在种植体周边包围一层非钙化的纤维结缔组织,骨组织成分少,它的形成是种植体作为异物植入机体内环境后的反映.这种纤维组织本身的构造强度差,并易受压坏死,继发感染,造成种植体松动而最后失败。4基桩:位于种植体的牙合方,穿过牙髓暴露于口腔中,与种植体之间依靠中央螺丝固定连接,是上部修复体的附着构造,为上部构造提供固位、支持,并使之稳定地行使功效。5角度基桩:基桩长轴方向与种植体长轴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基桩,能够改善修复体的载入道,使载荷方向与戴入道有一定夹角,扩大了种植义齿修复的适应证,允许植入较粗较长的种植体,避免外科并发症,修复效果好,清洁维护方便.6早期稳定性:是指种植体植入骨组织早期时,应确保其稳定性,使种植体与骨界面之间的动度在一定范畴内,不能太大,否则会造成种植体表面形成纤维包裹。与牙槽骨密度、术者操作、种植体形状等有关,可通过与种植体与植入床高度吻合、骨整合、渐进性受载获得。7种植体保护牙合:种植牙与天然牙相比,缺少牙周膜构造,因而无感觉,无缓冲,防御能力下降,故需要在设计咬合时,对种植牙进行一定的保护,具体规定:前牙为种植牙时,正中咬合,后牙紧咬时前牙有轻接触,前伸无早接触;后牙为种植牙时,正中咬合轻咬无早接触,重咬时均匀接触,侧向运动无接触。8骨改建boneremodeling:机体骨组织在一生中不停地进行骨的新生、增强及吸取萎缩,从而使其骨组织的解剖构造发生变化的现象。9模板dentalstent:用于精确判断种植体部位的骨量与骨质。掌握植入的位置和方向,并便于术者在术前根据患者的条件设计好上部构造,方便提高种植修复的质量,制作过程涉及在模型上恢复牙列,塑形及修复模板,设立植入标志,试戴。10渐进性载荷:在为接受种植义齿治疗的患者提供最后修复体之前,应当采用树脂材料的临时冠桥修复体,逐步恢复咬合,即进行渐进性载荷,提高界面区骨组织对冲击载荷的适应性。11渐进性骨受载:从复诊间隙,饮食,咬合,义齿修复以及咬合面材料等方面综合设计,使牙槽骨所受载荷从最小值逐步增大。12种植体:植入骨组织内的构造,起到天然牙根的作用,支持、传导、分散牙合力。13被动就位:种植体内部以及种植体与上部修复体构造不需要变力就能就位并互相吻合的状态,种植义齿就位后无应力产生.14A-P距:牙弓前缘与末端种植体中心在牙弓线上投影的垂直距.15间接印模转移桩(A类取模桩):常为带螺纹的锥形帽状构造,表面较光滑。取模时,将螺丝旋进口内种植体上端或基桩内,印模取出后,取模桩仍留在口内,必须单独将印模转移桩从口内再取出,再与种植体代型紧密相连后放置到印模的对应孔洞中,精确就位,然后灌制模型。这种取模桩制取印模代型,基桩位置间接获得,其精确性受一定影响.16直接印模转移桩(B类取模桩):转移桩上段有较大倒凹。长度大,中空,转移桩固定螺丝穿过其中与种植体上端相连。取模时,取模桩通过转移杆螺丝与种植体相连,印模取出时先将转移杆螺丝旋出,让取模桩脱离种植体,然后将取模桩及印模连体取出,直接与种植体代型紧密连接后,灌制模型。17即刻种植:拔牙后,立刻在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18即刻负重:种植体植入48h内完毕临时上部修复,据其咬合接触特点又分为功效性负重和非功效性负重。19即刻修复:种植术后48h内完毕临时上部修复,待种植体完毕骨性愈合后更换上部构造,完毕永久性修复。20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和人体组织接触后,在材料与组织界面发生一系列互相作用后最后被人体组织所接受的性能,即材料的长久临床可接受性,需要满足生物、化学、物理和系统的规定。21G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