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肿瘤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肿瘤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内、外致瘤因素的长久作用下发生过分增殖及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一)分类根据肿瘤的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细胞分化成熟.呈膨胀性生长,不发生转移.对人体影响不大,但长在重要部位也可威胁生命,部分良性肿瘤可恶性变。恶性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破坏性生长,可破坏所在器官,并发生转移而危害生命。临床尚有少数交界性肿瘤,其形态上属良性,但常呈浸润性生长,切除后容易复发。(二)病因肿瘤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理解。现在认为其发生是由多个外源性的致癌因素和内源性的促癌因素长久共同作用的成果。外界因素有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和癌前病变。促癌因素涉及遗传倾向性、内分泌、免疫和营养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可通过影响人体内分泌、免疫功效而诱发肿瘤。(三)病理1.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癌前期、原位癌和浸润癌三个阶段。从病理形态上看,癌前期上皮增生明显,伴有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变仅限于上皮层内,是未突破基膜的早期癌;浸润癌则突破基膜向周边组织浸润、发展,破坏和侵蚀周边组织的正常构造。2.肿瘤细胞的分化根据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或来分化)三类。高分化细胞靠近正常,恶性程度低;未分化细胞核分裂较多,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中分化的恶性程度介于两者之间。3.转移常见的扩散途径有4种。(1)直接蔓延:肿瘤细胞由原发部位直接侵入毗邻组织,如直肠癌侵及骨盆壁。(2)淋巴转移:多数为邻近区域淋巴结转移,少数不经区域淋巴结而转移至第二、第三站淋巴结。(3)血行转移:由血液循环将原发病灶的癌细胞带到肺、肝、骨骼及脑部的微血管床,造成转移。(4)种植转移: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器官内的转移,如肝癌种植转移至盆腔。(四)临床体现1.局部体现肿块常是第一症状。2.全身体现良性及恶性肿瘤的早期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恶性肿瘤中晚期病人有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低热等,至晚期病人全身衰竭呈现恶病质。某些部位的肿瘤可呈现对应的功效变化和全身体现,如颅内肿瘤可引发颅内压增高和定位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引发高血压。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普通化验:三大常规,肝功效、BUN测定。2)肿瘤标志物检测:为肿瘤病人体液中出现浓度异常的生化物质。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诊疗特异性很高;癌胚抗原(CEA)特异性不强,其动态检测对结肠癌疗效判断有参考价值。(2)影像学检查:应用X线平片和多个造影检查、超声波显像、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放射性核素显像等检查能显示占位性肿块的部位、形态和大小,以推断有无肿瘤及其性质。(3)内镜检查:应用金属或纤维光导的内镜直接观察空腔器官、胸腔、腹腔及纵隔等部位的病变,并取活体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还能对小的病变作治疗。(4)病理检查:作为肿瘤定性诊疗的检查,涉及细胞学检查和活体组织检查。(五)肿瘤分期惯用国际抗癌联盟组织提出的TNM分期法:T代表原发肿瘤;N代表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六)治疗肿瘤的治疗有手术、放射线、化学药品、中医中药和免疫等多个办法,根据肿瘤的性质、临床分期和病人全身状况而选择使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是早、中期以手术为主,并辅以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晚期以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姑息性手术和对症解决。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对实体肿瘤是一种最有效的治疗办法。良性和临界性肿瘤仅做肿瘤的完整切除。用于恶性肿瘤的手术方式有:①根治手术:将肿瘤所在器官的大部或全部,连同肿瘤周边的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合用于早、中期肿瘤。②姑息手术:仅做原发灶切除,或将原发灶旷置,如晚期胃癌伴幽门梗阻行胃空肠吻合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合用于部分晚期肿瘤。2.化学药品治疗化疗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在防止和消除肿瘤远处转移方面优于手术和放疗,合用于大多数中、晚期癌肿。临床上较惯用的抗恶性肿瘤药品见下表。化疗的给药途径有全身(如静脉、肌注、口服)和局部(如外敷、手术区冲洗、腔内或瘤内注射、动脉插管)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