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2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02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下列法学概念中,用以定义“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使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的是()A.法律体系B.法制体系C.法学体系D.法学课程体系2.并未规定行为规则,而规定参照、援用其他法律条文或其他法规的法律规范称之为()A.权利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确定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3.在西欧中世纪,法的本质被归结为上帝意志。这种神学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经院主义哲学家()A.奥古斯丁B.阿奎那C.杰弗逊D.边沁4.法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A.本人的行为B.一般人的行为C.他人的行为D.违法者的行为5.民法法系产生的基础是()A.普通法B.公法C.罗马法D.私法6.法与原始习惯的相同点是()A.都有相同的经济基础B.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C.都在相同的范围内起作用D.都有保证实施的相同方式7.按照法的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对法加以的划分,在法学上称之为()A.法律渊源B.法的历史传统C.法律部门D.法的历史类型8.下列哪种法具有保留原始社会习惯的痕迹的特点()A.奴隶制法B.封建制法C.资本主义的法D.任何社会的法9.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源是()A.政治制度的演变B.经济体制的改革C.思想文化的进步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0.有法必依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A.前提条件B.重要保障C.中心环节D.必要条件11.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表现为()A.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B.二者彼此独立,可以分离C.法的形式直接影响国家的形式D.法的性质直接决定国家的性质12.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直接起推动作用的社会意识是()A.政治意识B.道德意识C.宗教意识D.法律意识13.立法议案,也称之为()A.立法建议B.法律草案C.议案D.法律案14.法律经一定的法定程序予以正式公布之后()A.就具有法律效力B.并不具有法律效力C.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具有法律效力D.可能立即生效,也可能等到实施日期才生效15.在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是采取()A.属地主义B.属人主义C.保护主义D.以属地主义原则为主,兼顾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原则16.肖像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种类中的()A.物B.作为C.不作为D.精神财富17.在我国,按照普通程序,法律要经过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过半数通过。这里的“过半数”是按()A.已到会人数计算B.投票人数计算C.全体代表或全体委员会计算D.参加法律草案审议人数计算18.根据法律监督的主体客体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来划分,法律监督可分为()A.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B.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C.纵向监督和横向监督D.权力监督和行政监督19.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是()A.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违宪行为20.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该规范属于()A.命令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强制性规范D.义务性规范21.在我国,属于国家法律监督体系中最高层次、最高权威的监督是()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B.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C.最高人民检察机关的监督D.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22.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是()A.制定法B.普通法C.判例法D.习惯法23.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A.法律文件B.法律规范C.法律责任D.法律事件24.下列属于部门法的是()A.民法通则B.民法C.物权法D.侵权法25.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A.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C.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D.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行为26.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的特点是()A.一元一个层次B.二元一个层次C.一元多层次性的D.二元多层次性的27.法律规范在实际上被执行、适用和遵守,我们称之为()A.法律效力B.法律效果C.法律效益D.法律实效28.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关系是()A.手段与目的的关系B.目的与手段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具体与抽象的关系29.从逻辑构成上看,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