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制作:桃源县文昌实验中学刘正明设计制作:桃源县文昌实验中学刘正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认识孔子,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2、理解含义,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重点)3、背诵课文。(重点)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孔子的教育思想成就难字词•论(lún):《论语》•说(yuè):通“悦”,高兴、愉快。•省(xǐnɡ):自我进行检查,反省。•愠(yùn):生气,发怒。•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罔(wǎnɡ):迷惘无所适从。•殆(dài):有害。•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弘(hónɡ)毅:强毅。第一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自己wèi忠心,尽心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第二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人想相同内心自我反省孔子说:“看见别人的长处或优点,就要向他学,把他的长处和优点学过来。看到别人的短处或缺点,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如他同样的缺点。”拓展与延伸•胡适曰:“见人之善恶不同,而无不反诸身者,则不徒羡人而甘自弃,不徒责人而忘自责矣。”张国堂说:“爱自己的人,看到别人的长处,就把别人的长处学过来。看到别人的短处,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如他同样的缺点。爱国的人,看到别国的短处,就会想一想自己的国家是不是也有如他国同样的缺点。孔子教人谦卑,教人要虚心地向别人学,不要骄傲、自大、自是。作为国家和民族也要谦卑,要虚心地向外国学,不要骄傲、自大、自是。人只有谦卑,才能尊荣。国家和民族只有谦卑才能强盛。《圣经》说:‘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18:12)又说:‘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箴22:4)。中国,不会因为有某人批评而弱小,也不会因为有某人夸赞而富强。凡负责任地批评自己祖国的,是以智慧爱国。凡禁止别人批评自己祖国的,是以自己的亵慢爱国。”第三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概,也许给施加不要想要用来奉行一句话代词,代这句话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第四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使命把当作停止使命重大路程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第五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注释:1、子:先秦时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尊称。2、富:财产多。与“贫”相对。3、贵:古称有爵禄者为贵。《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4、道:正当的途经。5、处:接受。6、恶:厌恶,不喜欢。7、去:摆脱,去掉。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