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fxxfxfx)()(lim)(0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与地位:《导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三册(选修װ)第三章第一节第3、4小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极限,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之后进一步研究函数性质的又一工具!同时极限和导数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是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高中阶段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利用导数解决判断函数单调性与求函数最值及求曲线的切线方程问题!从而提供研究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2、教学内容本节主要学习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并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及求切线的斜率。通过回顾曲线的切线及瞬时速度的概念介绍函数增量的概念类比引入导数的概念,并得出按定义求导数的一般步骤。类比曲线切线的概念给出导数的几何意义,并得出求曲线切线的一般方法。3、教学目的根据大纲考纲的要求,以及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三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1)、使学生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2)、使学生掌握用定义求函数的导数及求曲线斜率的一般方法;(3)、通过导数的教学进行客观事物的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等观点的教育,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4、教学重点、难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已具备一定的接受新事物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根据导数的定义求简单函数的导数的方法,主要通过具体实例的讲解结合学生的练习总结一般方法突破重点。难点是对导数概念的理解,导数概念比较抽象,其定义学生也不太熟习,教学中通过瞬时速度,光滑曲线的切线斜率等实际背景,从物理和几何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同时根据定义求导数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导数的概念。二、教法分析类比联想、研究探讨、直观想象、启发诱导、建立模型、讲练结合、学会应用、发展潜能、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由于本节课安排在高中数学学习的后期,正是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电教手段,把概念,方法或知识关键点制成了投影片,既节省时间,又增加其直观性和趣味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将导数的概念这一知识点形成的全过程逐步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这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脑想;动手练,严格证,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才会逐步感到数学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四、教学流程:1、复习:如何求曲线在P(x0,y0)点的斜率?说明:①求曲线在P(x0,y0)的斜率,则不必求y0,若求切线方程,则需求y0;解题步骤:①求△y;②求xy④用点斜式方程求切线方程。③求△x→0时的极限,得过点P(x0,y0)的切线的斜率;xy②求切线斜率时,观察△x→0时的极限xy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0处及其附近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点x0处有改变量x时,函数y相应的增量y=f(x0+x)-f(x0)00()|xxfxy或xxfxxfxfx)()(lim)(0000即xxfxxfxy)()(00即之间的平均变化率到在就叫做比值,xxx)x(fyxy00xy如果当x0时,有极限,我们就说函数f(x)在点x0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f(x)在x0处的导数(或变化率)记作2.引入新课——导数的概念说明:从以下方面透析概念1.函数应在点的附近有定义,否则导数不存在。0x2.在定义导数的极限式中,趋近于0可正、可负、但不为0,而可能为0。xy3.xy是函数)(xfy对自变量x在x范围内的平均变化率,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