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作为教师经常会遇见一些有个性的学生,对待他们就不能和一般学生一样,最近我就为这样的学生感到头痛。我们班有位很有学习天赋的男同学,上课听的很认真,但课后却连基本的作业都不能完成,但只要做了的几乎都全对。和他谈了许多次,他道理都懂,但多年以来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而且他性格有点孤僻,只和要好的朋友讲话,和其他同学几乎不来往,对班级的事漠不关心,走路也懒懒散散,但学习成绩却能很优秀,几乎保持在班级前五名,许多学习很用功的同学都比不过他,这样的现状让我很为他可惜,我感觉他如果再努力些,会更优秀!今天星期一,他照例又是大多数作业没做,我真的很生气,都初三最后时刻了,真的对他失望死了,看他半死不活的样子,心里在想不要管他了,随他去吧!可还是不忍心就这样放弃,于是我耐着性子又和他谈了,我问他考不上初中对他有影响吗?他居然说没关系的,我真的无话可说了!悲哀啊!!!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和成功的潜能,要通过多搭设活动平台,在活动中去发现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获得成功。可以建立成长导师制,通过一对一的帮助让有特长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性。总之,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是我们教育所需要的,也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但只有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思想解放了,学校才有可能建立起相应配套的机制,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教师才会有所作为,学生的个性才能展现。县河二区小峰是三年级的一个学生。因为他在家听不进父母教导,懒散,学习又不认真,在班上是最不愿意做作业。所以经常被父母打得鼻青眼肿,说是“熊猫眼”一点也不过份,脖子上伤痕累累,常常是旧伤没好新伤又有了,我看了,才知道什么是“恨铁不成钢”,什么是“心痛”。也因为他经常在课堂上捣乱,所以任课老师都不喜欢他。小峰平时喜欢在班上充当小丑的角色,经常做一些怪动作,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不,正在上课,同学们安静地做作业,他突然“哇哇”的古怪声音,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虽然我多次对他这种行为制止过,但几乎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反而有时还会因为教育他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有时我索性也不理他,说实在的,一天课上下来,找1、2个人谈谈话再加上还要上三个班的英语,还要批改三个班的作业本、订正、个别辅导好,已经是力不从心了。说来这人也真怪,课堂上同学们都在做作业本,有时我们一边做,一边分析,可他就是喜欢上课做自己的事,不做作业,等到放学没办法了,才拿出作业本一边做,一边嘴里不停地嘀咕:“又要被我老爸、老妈骂了,又要打了。”不管什么作业经常如此。跟他讲道理,其余同学至少短时间都会奏效,就是他这儿“抵抗力”特好,你说你的,他干他的,“有个性”啊!说真的,孩子有表现的欲望,这非常正常。一个孩子充当小丑角色,也许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也许是感到无聊时的取乐方式,不管怎么样,能够引人发笑也是孩子的一种能力。也许我们更应该在课堂上或其他场合多给他表现的机会,以满足他的表现欲望,在这过程中教育他要注意时间与场合,同时还应该教育其他学生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决不能放纵,大家都要冷处理。没人喝彩,他就失去了做怪动作的兴致。但话说回来,三年级的孩子大都很难控制自己做到“不理他”、“不笑”。对这样的学生,我也希望用真情去感化他,但真有点无奈,或许还需要时间、时机和策略吧!2/14清华大学建校百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基准之上,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4月25日《京华时报》)让学生“保持个性,彰显本色”,高屋见瓴、一语中的,饱含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展望和忧思。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的,但恰恰是因为压抑个性的教育让学生们的本色尽失。所以,换言之,应该改善和改良的应是教育的问题。学生富有个性,才有可能更富有创造力,也更容易出现大量的富有时代气息、个性彰现的优秀人才。学生千人一面、人云亦云,时时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就不叫个性;没有独立思维,没有打破旧思维的勇气,更不叫个性。时下的教育尤其是培养人才的众多高校,不排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