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VIP免费

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_第1页
1/20
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_第2页
2/20
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_第3页
3/20
1/20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是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一门应用科学。简言之,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主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科学。2.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所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3.食物安全:是指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4.农业自然资源:是指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如光、热、土地、生物等5.作物生长模拟:是通过对作物生育和产量的实验数据加以理论概括和数据抽象,找出作物生育动态及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动态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模拟作物在给定的环境下整个生育期的生长状况,借以指导实际生产。二、填空:1.作物、环境、措施2.10、313.喜温作物、耐寒作物4.长日照、短日照、中性和定日照5。四、九三、简述题1.简述作物栽培的特点(1)复杂性多种多样的作物都是有机体,而且各自又有其不同的特征特性。每种作物又有不少的品种,每个品种也有不同的特征特性。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土壤条件和生物条件)不同、栽培措施不同也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等等(2)季节性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天时和农时不可违背,违背了天时农时,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就可能影响到全年的生产,有时甚至将间接地影响下一年或下一季的生产。(3)地区性作物生产又具有严格的地区性。从大处说,不同的地区适于栽培不同的作物;从小处说,即使在同一地点(县、乡、村)的不同地块(阳坡、阴坡、高燥、平缓、低洼地等等)所种植的作物也不应当强求一律。2/20(4)变动性随着人们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认识的加深,随着新作物新品种的引种和创新,以及随着新技术新措施的引进,栽培作物的方法措施等也要不断变化,不可墨守陈规。2.简述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如下特点:(1)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带,光、热条件较好。(2)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强烈,而西北部地区气候大陆性极强,水条件差异很大。(3)我国的山地显著多于平地,对土地利用和作物生产一般是弊多利少。3.作物引种的基本原则4.①生活条件需得到满足。②克服限制因子的影响。③被引种作物对引种地的环境有逐步适应的过程,它能够不断地改变本身的某些习性,与新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相适应4。作物栽培法有几种?分别解释有四种,分别是:(1)生物观察法作物生产的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形成和物质积累的过程。对这些过程进行跟踪,必须通过肉眼观察和仪器测量。这是搜集科学事实和自然信息的基本途径。(2)生长分析法生长分析法的出发点是,作物的生育进程以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来衡量,干物质积累又与光合面积(叶面积)有直接的关系。生长分析法的具体做法是,间隔一定的天数,在田间进行取样调查,测定叶面积消长和干物质动态,有时还将植株各不同器官分别进行测定。(3)发育研究法发育研究法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天数测量植株的生长状况。(4)生长发育研究法生长发育研究法是在生长分析法和发育研究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四、论述题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方法是如何将作物分类的?将作物分为四大部分,九大类别。1.粮食作物其中又分三类谷类作物绝大部分是禾本科作物,也包括荞麦(蓼科)。3/20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根茎作物)2.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其它作物(有些是嗜好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薄荷、咖啡、十三香等。染料作物有蓝靛、茜草等,特用作物有桑、竹、橡胶等。3.饲料和绿肥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药用作物第二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2.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3.总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4.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5.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6...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