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1、全科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答:①古代郎中式的医治者;②近代的通科医生;③医学专科化和通科医疗的马鞍形发展过程;④我国卫生改革、社区卫生服务赋予全科医生的使命。2、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答:基层医疗保健、人格化照顾、综合性照顾、持续性服务、协调性服务、可及性服务、以家庭为照顾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论基础与诊治程序、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3、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主要区别答:特性全科医疗专科医疗服务人口较少而稳定(1:2500±)大而流动性强(1:5万~50万)照顾范围宽(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窄(某系统/器官/细胞)疾患类型常见问题疑难急重问题技术基本技术,不昂贵高新技术,昂贵方法综合分科责任持续性,生前→死后间断性服务内容医防保康教计一体化医疗为主态度/宗旨以健康为中心,全面管理以人为中心,病人主动参与以疾病为中心,救死扶伤以医生为中心,病人被动服从4、全科医生的素质要求答:①强烈的人文情感;②出色的管理意识;③执着的科学精神。5、全科医生的历史使命答:①承担群体与个体的三级预防任务;②发展“照顾医学”;③重塑医生形象,推进卫生改革。6、全科医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答:7、全科医疗的连续性服务答:全科医疗是从生前到死后的全过程服务,其连续性可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人生的各个阶段;第二、健康-疾病-康复的各个阶段;第三、任何时间地点。8、全科医疗的综合性服务答:这一特征是全科医学的“全方位”或“立体性”的体现,即: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分年龄、性别和疾患类型;就服务内容而言,包括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就服务层面而言,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就服务范围而言,涵盖个人、家庭和社区,要照顾社区中所有的单位、家庭与个人;就服务手段而言,可利用一切对服务对象有利的方式与工具,因此又被称为一体化服务。19.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医生的区别答:①服务宗旨与职责上的区别:专科医疗和全科医疗负责健康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专科医疗负责疾病形成以后一段时间的诊治,承担深入研究病因、病理等微观机制的责任;全科医疗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②服务内容与方式上的区别:专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子塔上部,其所处理的多为生物医学上的重病,需要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解决少数人的疑难问题;其方式为各个不同专科的高新技术;全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底层,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利用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本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并干预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10.以病人为中心应诊的四项主要任务答:①确认并处理现存问题;②对慢性持久性问题进行管理;③根据时机提供预防性照顾;④改善病人的就医遵医行为。11.以病人为中心应诊的过程与内容。答:12.简述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善遵医行为的策略。答:影响因素:①加强因素:对医生的接诊和处理满意;医患交流清楚、直接,并涉及所有重要问题;动力充足;无经济问题;家庭支持有力。②减弱因素:对病程进展或用药方法有误解;动力不足、不恰当健康信念所致,用药剂量或副作用问题;经济上不能承受;不满意医生接诊;医患间力量抗衡;缺少家庭支持;团队成员间缺乏共同目标和沟通。改善遵医行为的策略:①医生方面:若发生不遵医行为,应检查各个环节,并就此与病人进行诚恳讨论交流,引导其纠正不良行为;还应指导病人行为方面进行自我调整,最重要内容最先提供;对重要内容必须强调2~3遍,每次给与的内容尽量少些;复杂的内容应写在纸上或让病人复述。②医疗行政方面:检查经营政策和教育目标,强调“整体人”为服务对象,注意保护病人权益;向医护人员提供医疗行为科学和人际交流训练,使医患间沟通顺畅;适当组织特定病人团体,加强医患间的整体交流和病人自我教育等。13.简述病人管理的原则。答:①向病人详细说明病情、诊断及治疗的含义与预期后果,并达成共识;处理时考虑病人的个性与健康信念,进行适当引导;②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对病人进行合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