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借教材研究搭台探素养教学路径VIP免费

借教材研究搭台探素养教学路径_第1页
1/8
借教材研究搭台探素养教学路径_第2页
2/8
借教材研究搭台探素养教学路径_第3页
3/8
借教材研究搭台探素养教学路径——2016年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纪要2016年11月29—30日,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举行。来自教育部课程中心、人教社、浙师大的专家学者和全省各地的教研员、骨干教师共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共同探讨解决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疑难问题,推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本次研训活动围绕“历史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这一主题,用教科书、图册、作业本等教材的利用与开发搭建“脚手架”,立足历史与社会教学实际问题和需求,从理念、价值、意义和策略等方面开展递进式研讨,充分体现“史料教学”与“课堂图说”的学科特色,实现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有机结合,也使本次活动在“提升教学理念、解决实际问题”“探究课堂改革、促进有效教学”“探索教学规律、服务全面育人”等方面亮点频频,为核心素养“落地”指明了可操作、可借鉴的学科路径。本次研训活动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嘉兴市教育学院、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承办,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协办。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有:杭州师范大学前校长、浙江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社会教学研究会会长林正范博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研究员何成刚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综合文科编辑室副主任王世光博士,嘉兴市教育学院张志松副院长,海宁市教育局金新宇副局长,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高吾林校长等。开幕式由嘉兴市教育学院教研员沈毓春老师主持,宏达学校吴育忠校长致欢迎辞,各位领导嘉宾作了精彩的发言。其中,林正范博士指出当前兴起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其背后是教学从关注知识向关注人整体发展的转变,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一、专家讲座教学引领——总体探析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11月29日上午开幕式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研究员何成刚博士作了题为《开展史学阅读,探索史料教学》的讲座,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社会教研员牛学文老师作了题为《历史与社会教材研究》的讲座,两位专家总体探析了历史与社会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相关理念和实施。【何成刚博士:《开展史学阅读,探索史料教学》】何成刚博士指出,史学成果、史料资源,是历史教学中的核心课程资源。研读史学成果,整理史料资源,探索史料教学,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内容,对于克服历史教学浅表层现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改革走向深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更高,要更加重视教师史学素养的提高。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国培计划等,更多重视的是历史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升,而非史学素养提升。那么,历史教师的史学素养是否比较理想和乐观?恰恰相反,整体上历史教师的史学素养非常薄弱。这也是课改以来,重视历史教育教学理念层面的变革,而没有认识到,历史教育变革必须以执教者不断提高的史学素养为支撑。何成刚博士从“史学阅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开展有品质的史学阅读:方法策略”、“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的深度融合”三个层面论述了高质量的史学阅读是高质量的史料教学的前提,并指出史学阅读目的在于提高史学素养、提高史料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才能成为可能。何成刚博士旁征博引,引用了“秦文化和秦的兴衰”、“隋和唐”、“甲午战争的分析”、“清政府: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等大量案例,呈现史学研究的诸多新成果、新认识,指出历史教学设计应先形成基本历史认识、再确定教学立意、再定位教学目标,并指出史料教学应注重史料选取的典型性、史料解读的科学性、史料运用的有效性,还为教师们提供了史学阅读的三种方法:核心阅读、群文阅读、比较阅读。【牛学文老师:《历史与社会教材研究》】牛学文老师指出,教材不仅指教师上课使用的教科书,还包括各种配套视听教材,各类指导书和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及教学程序软件包等,所以这里所说的教材包括了教科书、图册、作业本、教师教学用书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借教材研究搭台探素养教学路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