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节选自电影《黄飞鸿》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1.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2.大众传媒的影响3.社会习俗的变化1.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2.大众传媒的影响3.社会习俗的变化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1.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杜牧的诗句。你能说说中国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有哪些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杜牧的诗句。你能说说中国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有哪些吗??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近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1872年,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2.近代电报、电话在中国的出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诗人杜甫所写的一句诗,你知道中国古代是怎样传递文书的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诗人杜甫所写的一句诗,你知道中国古代是怎样传递文书的吗??古驿站古驿道古驿道邮政电报电话?近代中国为快速传递信息,又有了哪些先进的手段呢?近代中国为快速传递信息,又有了哪些先进的手段呢?大清邮局大楼(清末)1866年,清政府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正式开办。1911年,各级邮政局及代办机构遍布城乡。上海邮政局清末和民国时期发行的部分邮票早期电报机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架设起中国大陆第一条自办电报线路。此后,中国电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上海电话公司的交换台机房1882年2月21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兴建了第一个电话交换所。这是我国使用电话的开端。上海电话公司接线员工作情景20世纪30年代,电话已是一般单位办公室常见的用具照相电影交际舞3.娱乐新时尚?近代中国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哪些娱乐新时尚呢?近代中国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哪些娱乐新时尚呢?早期照相机早期照相机小故事:慈禧太后酷爱照相,有专人为她摄影,她一生共留下了七八百张照片。这些照片影像清晰,构图讲究,人物传神,既有标准特写照,又有日常生活照,还有化装娱乐照。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也都是拍照片的狂热追求者,他们也留下了大量的照片,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影后胡蝶一代影星阮玲玉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段《定军山》,拍成戏曲记录片,这是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段《定军山》,拍成戏曲记录片,这是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二、大众传媒的影响《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872年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1906年由中国人接办,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前后办了77年。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译学馆译学馆19世纪60年代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既是新式教育机构,也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设立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身着中山装的孙中山易服饰男子礼服主要有西装、袍、褂、中山装三、社会习俗的变化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旗女之袍20年代的旗袍30—40年代的旗袍女子礼服主要有袄裙与旗袍剪发辫剪发辫洋务运动期间,赴欧美的留学生开始剪去发辫。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掀起“剪辫”风潮。改称谓握手礼民国建立后,人们见面一般是怎样称呼的?握手礼又是怎样流行起来的呢?民国建立后,人们见面一般是怎样称呼的?握手礼又是怎样流行起来的呢?联系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谈谈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