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县)创建指导标准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县)创建指导标准分通用指标和特色创新指标两部分。以下为通用指标的内容,特色创新指标属于开放性内容,主要涉及工作体制机制、工作路径方法的创新和特色做法等方面的评定,此标准中暂不明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组织领导(1)领导重视①建立地方党委和政府双线领导的创建工作机制②党政主要领导对创建重点工作亲自部署、对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对创建工作加强领导③建立政府领导牵头的常态化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协调机制(2)部门协同①成立党政主导、多部门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任务②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全体工作会议,定期召集有关部门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统筹协调各项目工作推进(3)实现“多纳入”①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党委工作要点、政府重点工作、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增长②建立工作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机制2.工作保障(1)宣传动员①提供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创建工作的信息平台,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各类媒体设有专门频道、栏目,做到周周电视有影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字1②城市重要公共场所设立醒目的创建宣传栏,提升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度(2)政策配套①出台创建指导文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针对体制机制、资金投入、“六个群众身边”工程、督导评估等制定切实有效的创建工作配套政策和惠民政策②建立完善运动等级评定、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定向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激励机制③制定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相关政策措施,借助企业和社团力量筹建国家集训队、体育俱乐部,兴办全民健身服务设施,开展体育文化活动(3)规划编制①规划编制前期调查研究深入细致,符合当地实际②规划编制系统完备,创建总体规划、体育场地设施等专项规划自成体系③规划分解任务清晰,形成落实规划的年度任务目标(4)经费投入①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创建工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②人均体育事业经费不低于100元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3.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1)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①出台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政策②列支购买服务的经费③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④体育总会、老年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在市、县、乡实现全覆盖,普遍建立单项体育协会⑤50%以上的社区居民加入各级各类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以及其他体育社会组织(2)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和设施①体育部门是本级政府城乡规委会成员单位②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达到人均室外体育用地0.3平方米以上,人均室内建筑面积0.1平方米上③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Expressionisfaulty**各级建设配置室内外社区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配置二代室外健身2器材,推动智能化体育设施建设**Expressionisfaulty**学校体育设施100%向社会开放,辖区内单位的体育设施全部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Expressionisfaulty**辖区内大型体育场馆开放工作年度综合绩效评价在省内排名位于前列**Expressionisfaulty**体育健身场所水、电、气、热价格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体育场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等政策得到落实(3)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①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的全民健身活动,达到地域、人群全覆盖②达到较高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其中每周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80%以上,每周参加3次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50%以上③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工作卓有成效,参与人数同比增长率高**Expressionisfaulty**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家庭体育活动**Expressionisfaulty**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运动时间**Expressionisfaulty**建立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工作机制,出台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相关政策,每年保证稳定的财政经费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4)举办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①市级每年举办不少于1次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县级每年举办不少于1次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②市级每年举办不少于3次单项全民健身赛事,县级每年举办不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