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汉]迢迢牵牛星[魏]白马篇曹植[晋]归园田居陶渊明学习提示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间,开始不受文人重视。但五言乐府的流行推动了文人创作五言诗。两汉时期文人多写辞赋,写五言诗并不多,流传下来的就更少。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人五言诗最繁荣的时期,流传的作品也很多,曹植、陶渊明是当时的重要作家。学习《迢迢牵牛星》要注意体会叠音词的运用和押韵情致,以及由此而表达出的景中情和情中景;学习《白马篇》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运用的铺叙的手法的艺术效果和少年英雄的忠勇爱国;学习《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迢迢牵牛星》抒写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想见团聚的相思之情。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皎皎,灿烂。河汉,银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擢,举起、伸出。素,白。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章,经纬交织的布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去,离。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清清。脉脉,含情相视而不语。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举起柔美洁白的双手,一扎一扎的穿梭纺织。从早到晚也织不出布来,眼泪零落如雨。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的距离能有多远?隔一条清清的银河,只能含情注视沉默不语。赏析要点《迢迢牵牛星》起首两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中间四句描写织女,以动作神态写哀怨;最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暗示离别的根源: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不但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而且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诗句赏析举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这句诗用了“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情景相生。“盈盈”写水美,“脉脉”写情深,这美好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白马篇[魏曹植]这是曹植的前期作品,塑造了一个忠勇的少年英雄的形象。先描写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再叙述他转战边陲、为国捐躯,表现他的忠。关于作者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少聪慧,“善属文”,始深得曹操宠爱,其兄曹丕称帝后,植名为王侯,实为囚徒,最后移封陈郡,卒谥思,故世称陈王或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他的诗现存约80首,大部分是乐府诗。曹植一生重视从乐府民歌中汲取创作养料,所不同的是,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提高,因此他的诗歌呈现出文人所特有的风格与情调,具有明朗、和谐、清新等特色。曹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诗,把五言诗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并使之达于成熟。他的五言诗,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格调雄浑而不卑弱,文辞华美而不雕琢,尤其是注重语言的提炼和修辞,特别留意于文句的整饬和韵律的和谐。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他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须臾,曹植入见,惶恐伏拜请罪。丕曰:“吾与汝情虽兄弟,义属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礼?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夸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笔。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诗一首。若果能,则免一死;若不能,则从重加罪,决不宽恕!”植曰:“愿乞题目。”时殿上悬一水墨画,画着两只牛斗于土墙之下,一牛坠井而亡。丕指画曰:“即以此画为题。诗中不许犯着‘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字样。”植行七步,其诗已成。诗曰: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凸山下,檄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曹丕及群臣皆惊。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植曰:“愿即命题。”丕曰:“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