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摘要: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其已经与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并列被称为世界的三大公害。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同样面临着青少年犯罪不断增长的局面,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数量不断攀升,在整个刑事犯罪总数中的比例不断增长。青少年犯罪数量的居高不下,不但对社会治安状况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重大问题。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无论是生理、心理的发展还是社会化的经历,都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身心变化较快,生理和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对社会的了解从无知到有知,世界观、人生观从模糊到逐渐确立。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其一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在这一时期出现偏差,很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为了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的不断蔓延,犯罪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物学、心理学等来自个体内在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人际交往等外在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可以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不能单纯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就能实现。关键词: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因素1青少年个性心理结构分析心理学中的个性是指个体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青少年个性心理结构包括青少年个体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如需要、动机、兴趣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气质、能力等;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本文以其中与青少年暴力犯罪关系密切的需要、气质、认知、情绪为切入点,分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成因。1.1青少年暴力犯罪者的需要结构分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本文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阐释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成因。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构成,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在有多种需要的情况下,这些需要是按一定高低层次排列的,个体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随着需要的被逐层满足,逐渐达到需要层次的顶峰。根据各种层次的需要被满足的情况不同,能够导致青少年攻击行为甚至暴力犯罪的需要层次也有所分别。不同层次的需要无法被满足,个体可能会产生的暴力犯罪行为的种类和程度亦不尽相同。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指衣食住行性等有机体的生理状态所导致的需要。生理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处于最底层,是最有力量的。它的满足,意味着人生命体征能够维持下去,因此只有满足了生理需要,其他需要才能产生。如前所述,当生理需要不能被满足时,可能导致青少年因饥渴而抢劫、因性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强奸等暴力犯罪行为。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受保护、有秩序、免除恐惧和焦虑等。青少年当然也有安全的需要,他们需要人身安全,不被攻击、不受恐吓;他们也需要财产不被侵犯,能够把握、保存自己的钱财。在青少年遭到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时,他们的安全的需要便无法得到满足,这是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他们可能会反抗,而由于青少年对自身行为把握的能力较弱且易产生互殴、群殴等行为,他们的反抗往往过于激烈且不能自已。如青少年在遭到殴打时回击对方或者因受到威胁而主动攻击他人,都可能会构成故意伤害罪甚至故意杀人罪。或者正当防卫时的防卫过当等也会构成相关的暴力犯罪。1.2气质与青少年暴力犯罪气质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产生的动力特征,它是人格的先天基础。青少年个体差异表现在气质方面就是有些青少年性情温和,不易发脾气;有些青少年脾气暴躁,易于激动;还有些青少年情感沉稳,动作有力等等。具有不同气质的青少年个体,往往通过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其中,容易导致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的气质特点是本文研究的对象。青少年在实施暴力行为时,必然要求大脑皮层的兴奋,因此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