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沁园春长沙开卷有益伟人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官民亲如一家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体现了“敌军围困万千里,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气概;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的惊世之举,响起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盖世绝唱;出自窑洞的战胜强敌的持久战略,为民族大义孤身犯难的“挥手之间”,发出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深沉慨叹;天安门城楼上的惊世宣言,北抗南援的振臂一呼,显示了“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雄浑气魄!壮哉!峥嵘乱世,独立寒秋,望湘江北去,挥斥方遒,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人毛泽东,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这志向,是从青年时就立在心里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基础导学1.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以天下为己任也!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一个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境界。2.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躲避军阀赵恒惕的追捕,秘密到长沙。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独领一代风骚的毛泽东,用他的信仰、理论、实践,营构了一个充满血与火、汗与泪、阴霾与阳光、痛苦与欢欣的独特世界,同时又用他一支出神入化的笔,写下了一篇篇充满魅力的诗词。3.结构图示沁园春·长沙4.相关知识毛体书法“把笔抵锋,肇乎本性。”书法家王羲之认为,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曾表示:“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都说字如其人,正如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言:“写字者,写志也。”如何从字看出作者的性格、审美和品德呢?“品高则下笔妍雅”即是说,一个人若品格高尚,书法就脱俗;若品德清纯,则书法潇洒。毛泽东8岁进私塾,一直读书写字到13岁。其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王羲之《兰亭序》、晋唐小楷他都认真临习。即使13岁至15岁辍学在家,他白天下地劳动,晚间执笔为父亲记账,同时,在油灯下读书,专心习字。1913年至1918年,毛泽东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他仍然不放弃写帖。他有一句口头禅:“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炼: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毛泽东始终对书法和诗词的研究孜孜以求,还把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融入书法之中,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神韵的书法艺术风格。在革命年代,他多次为部队题字,每次题字,点画如长枪大戟,运笔峻拔,势不可挡,而对将士和人民给予极大的鼓舞。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书法风格向外柔内刚、柔以抒情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淡雅之风,唤起人们的愉快、向上、平和之情,给人无限的美的享受。毛泽东手书诗词,在书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天地肝胆、大泽龙蛇,博大的心胸、纯美的诗情,毛泽东凭手中的长锋狼毫笔,在尺幅间、时空中,留下了人间正道、男儿意气、云水襟怀和审美理想!……“字如其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范式和价值追求。没有格局,畏畏缩缩的人,写不出大气的字。草书就如同一个人的艺术照,冲破约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