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A.课时安排:共用2课时。•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2.——思想教育目标:亲情真实情感的展示。•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C.重点难点:祭文的情感。•D.教学方法:反复诵读的新授课。•E.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背景知识韩愈幼年丧父,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十二郎病故的时候,十二郎病故的消传来,韩愈悲痛的消传来,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感人欲绝,写下这篇感人肺腑的祭文。肺腑的祭文。韩愈(768-824),字退之(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河南人,人称‘韩昌黎’。韩愈,19岁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中’,直到25岁才考中进士,后在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中又连遭失败,仕途坎坷。多经反覆,直到35岁才当上京官‘四门博士’,后升迁为监察御史,又因为为民请命,得罪当政的京兆尹李实,很快被贬为阳山县令。唐德宗死后,韩愈重受提拨,先后当上国子博士和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向皇帝上书反对迎拜‘佛骨’的《论佛骨表》,得罪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他先后作《祭鳄鱼文》释放奴隶,深得百姓爱戴。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作国子祭酒,后转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追赠礼部尚书。韩愈的真正成就,在于文学领域。韩愈积极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使这一运动获得重大的成功。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韩愈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主张:‘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作品:《原道》《原姓》《原毁》;有寓意深刻的杂说,如《龙说》《马说》;有刺社会之弊的议论和表状,如《讳辩》《论佛骨表》;有谈“求师之道”的,如《师说》;有感情激荡真挚动人的祭文墓志铭,如《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妆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妆。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妆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