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相生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汝果要得分,先懂“诗家语”。学习目标•1.了解虚实相生手法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方式。•2.熟悉答题步骤,学会规范答题。第五册第6课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虚”和”“实”的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无画处皆成妙境无景处都成妙境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踏花归去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夕阳西下,一位英俊少年骑在骏马上。马在奔跑,马蹄高高扬起,一群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从绘画角度•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从文学角度•范唏文《对床夜语》:“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即是虚实相生的一法。何为实?何为虚?•实: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中“虚”是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客观为实,主观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现实为实,梦忆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当前为实,过去未来为虚……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2.已逝之景之境3.设想的未来之境4.悬想揣测对方活动和心情虚教材链接•李煜《虞美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雨霖铃》“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实:眼前之景虚:抽象之物虚:不在眼前想象之景虚:已逝之境虚:想象别后之景实:眼前之景实:眼见之景1、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就是景中寓情或托物言志等。表现方式: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化虚为实。即作者把情绪、心境和感触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重在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通过化虚为实的方式,表现离愁之无穷。下阙重在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分析本诗中的“虚实结合”。3、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与实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作用•①留下“空白”,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有虚有实,互相联系、渗透、转化,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丰富意象,充实内容,烘托情感,开拓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注意:虚与实可以是相反相成的,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的。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表达技巧,辩明虚实性质。•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哪些是虚?哪些是实?如何运用的?•第三步:分析作用效果(形象、意境、情感、主旨)。考题精练1、【08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