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梦【活动分析】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现实是此岸,梦想是彼岸,行动是桥梁。”梦想是美好的,少年人应该有梦想,有对未来美好的设计和憧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生活、学习中奋斗不息。但少年对梦想的痴迷,又往往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一定的依赖性,在活动中,既要强调梦想的必要性,又不能陷入躺在梦想上睡大觉的境地。要明白梦想与现实又很大距离,只有奋斗、努力,梦想才能成为现实。【活动目标】1.懂得少年应用的理想和憧憬。2.感受每个人梦想中美好的一面。3.设计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活动准备】1.请每位同学写一则短文“我的梦想”,100字左右,粗略设计出未来的生活理想。2.请每位同学准备朗诵两篇教师准备好的“我的梦想”(例文另附)3.小品:《两个和尚》【适合年级】初三年级【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诗歌联想:我的梦想1.学生朗诵:我的梦想。2.教师引导同学欣赏朗读梦想中美好的一面。小组交流:我的生活梦想1.小组交流:“我的梦想”。2.推选代表全班交流。3.教师肯定学生的“梦想”的美好与想象力:少年学生大都有“梦想”;梦想是青春岁月特有的财富。二、分析问题:教师简述:当然,少年对梦想的痴迷,往往带有较的的主观性,还带有一定的依赖性。我们往往并不非常清楚自己到底具备何种才能。有时我们的梦想与现实还有着较大的距离。那么,怎样才能缩短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实现自己设计的梦想呢?请大家来侃侃下面的小品。小品表演:〈〈两个和尚〉〉。(旁白):从前,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他们都想到南海去。一天他们俩碰在了一起。穷和尚:老兄,我要到南海,朝拜普陀山,你意下如何?富和尚:老弟,四川到普陀山这么远,怎么去呀?我这些年来一直筹划着买船,准备路费。穷和尚:哎,老兄,何必搞得这么复杂,我只要一个水壶、一只饭碗足够了。富和尚:这可能吗?(转过脸对着大家)(旁白)几年以后,穷和尚从普陀山回来了。穷和尚:老兄,你好,这两年可好?多年不见,你又发福了。见天我来是想告诉你我刚从普陀山回来。富和尚:真的吗?穷和尚:真的。真是不虚此行,有收获,有收获啊!富和尚:这么说,你真是从普陀山回来了。1.讨论这个小品蕴含的哲理。2.教师归纳:(1.)理想要切合实际,应与自己的天赋、爱好、追求以及社会的需要紧密的联系。(2.)理想要付诸行动,一位哲人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行动是桥梁。”不等待,不彷徨,尽快行动,才能缩短梦想与现实的距离。(3.)追求中要学会坚忍。要相信:梦想只要基于现实,又能坚持不懈地努力,中游一天可以实现。三、师生总结梦想是美好的,少年的梦想尤其美好,只要我们敢于付诸行动,立足现实,经常鼓励自己,不断积累着,永远期盼着,梦想将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