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如何掌握“战略先机”?作者:肖永国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并于2009年开始向全球纵深方向发展,直接导致全球“过度消费”和“过度生产”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面临困境。这对于缺乏及时经济转型资源、环境和条件的国家或地区来说,无异于是一场经济灾难。各个国家或地区尚未从惊慌失措中缓过来的时候,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试图寻求“自保”。殊不知,几十年全球化进程,已经使各个国家在经济上实现全球化分工。各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到头来会发现,除了导致本国生产的“终端产品”缺乏有效需求外,会引发日常生活用品价格持续上涨或耐用品持续低迷的双重困境。一旦各国或地区在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或地区带领下从金融危机的惊慌中走出来的时候,它们才会发现,已经失去了最佳的全球联合挽救世界金融危机的最好时机。于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必然有获得历史发展机遇的国家或地区,也存在始终危机缠身的国家或地区。产生国家或地区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两极化发展的主导原因,完全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地区对“战略先机”的创造、发现和把握能力。在此背景下,2007年至2017年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黄金十年”。一、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国家发展能力的选择;在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各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能力面临新的转型和调整。在过去的几十年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各国在开放经济和统一贸易规则条件下,由国际分工形成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遭遇“国际分工断裂”、“贸易保护主义”、“生产要素匮乏”和“有效需求不足”等方面的多重打击。过去通行的国家发展模式与国际环境与全球现状产生冲突的现象日益明显。于是,寻求新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机遇点”和“经济增长点”的能力,成为新的国家或地区发展能力的主要标志。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基于不同的资源条件、国家或地区的协调能力、及国际生产地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如下几类国家或地区:1、创造“发展战略先机”的国家或地区;2、发现“发展战略先机”的国家或地区;3、把握“发展战略先机”的国家或地区;4、等待“发展战略先机”的国家或地区;5、丧失“发展战略先机”的国家或地区;这五类国家或地区能力的形成,也就是全球金融危机结束后,新世界格局中的国际地位关系的主导因素。显然,具备不同发展能力的国家或地区,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将扮演不同的政治角色和作用:1、具备创造“发展战略先机”能力的国家或地区,将成为金融危机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的主导者;2、具备发现“发展战略先机”能力的国家或地区,将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并成为新世界格局的“主干”;3、具备把握“发展战略先机”能力的国家或地区,将成为金融危机的“受益者”,并成为新世界格局的“基础”;4、具备等待“发展战略先机”能力的国家或地区,将成为金融危机的“跟随者”,在新世界格局的国际地位将下降;5、具备丧失“发展战略先机”能力的国家或地区,随着原有的国际优势的消失,在新世界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将丧失。对于中国而言,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最优整体战略选择应该是:努力创造“战略先机”的前提下,率先发现和把握“战略先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掌握战略主导权,实现金融危机后成为新世界格局的主导力量。二、中国创造“战略先机”,这取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综合进展”及“中国在全球的国际定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只有“做好自己”和“放眼世界”,才可能把危机变成中国发展的历史转机和机遇。所以,中国创造“战略先机”取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综合进展”及“中国在全球的国际定位”。(一)中国积极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综合进展;中国要实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协调发展,必须在“保”、“增”和“长”等三个方面下功夫。换句话说就是“建立和完善适合城镇和农村人员流动的统一社会保障体制”、“以扩大内需和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积极构建以创业为导向的社会服务体系”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