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红旗中学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各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的是A.细菌的质粒和基因B.动物的糖原和抗原C.人的胰岛素和性激素D.动物的纤维素和维生素2.由下列氨基酸缩合成一条分子式为C27H42O15N10的肽链,则该肽链中含有①号氨基酸的数目是A.1个B.2个C.3个D.4个3.右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③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不同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A.①②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4.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大圆圈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④C.③和④D.②和④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内新陈代谢部位的对应关系的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光能吸收的部位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B.丙酮酸被利用的部位只能是线粒体C.转录合成mRNA的部位只能是细胞核D.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部位是核糖体6.下列正常生活的人体活细胞中,需要游离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作原料的是A.造血干细胞B.成熟红细胞C.神经细胞D.精细胞7.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腌制蜜饯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直接关系8.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无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双缩脲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实验①能B.实验②能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9.同样是储存能量的分子,ATP与葡萄糖具有不同的特点。下列关于ATP的几个说法正确的是A.ATP分子中含有的化学能比葡萄糖的多B.ATP分子中所含的是稳定的化学能C.葡萄糖中的能量只有转给ATP才能用于生命活动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不是生物界的共性10.下列生理过程不需要消耗ATP的是NADPH①的合成②抗体的合成与分泌③淀粉的水解④肾小管重吸收Na+⑤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⑥组织细胞吸收O2A.①③⑥D.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⑤⑥11.在盛有300mL5%的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加人10g新鲜的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将整个装置(如下图甲)置于25℃环境中,采用排水集气法测定产生的CO2,结果如下图乙中曲线Ⅰ所示。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结果如图乙中曲线Ⅱ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最可能是A.增加酵母菌的数量B.换用3%的葡萄糖溶液C.将温度升高到50℃D.换用较小容积的锥形瓶12.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右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植株比乙植株固定CO2的能力强B.0~20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0~25min期间乙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强D.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相等13.如右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抽尽空气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A.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B.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C.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D.NaHCO3溶液因放出CO2而密度增大14.如图所示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过程②需要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C.过程②和④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15.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的产生过程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A.酒精+O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B.丙酮酸+O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