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二十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目录一.总则(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工程特点二.施工部署(一)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任务划分(二)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仪器设备配备(三)临时工程安排(四)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及设备、人员、材料进场方案三.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一)工期安排原则(二)总工期安排(三)进度计划安排的总思路(四)施工顺序(五)进度计划(六)工程进度控制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施工方案(二)施工方法五.确保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的措施(一)确保工期的措施(二)确保质量的措施(三)确保安全的措施(四)环境保护措施六.保证通航及文明施工措施(一)保证通航的措施(二)文明施工措施七.季节性施工措施(一)雨季及洪水季节(二)夏季(三)农忙季节八.推广“四新”、节约投资、降低施工成本的主要措施(一)应用酚醛覆膜胶合板新材料(二)节约投资,降低造价措施九.桂林市解放桥工程安全标准工地建设实施细则(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二)奖励(三)处罚(四)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安全标准工地评定办法表二十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一.总则(一)编制依据1.广西桂林市解放桥建设工程施工公开招标文件2.标前会议纪要及补遗资料3.国家及交通部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4.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多次踏勘、施工调查所获取的资料5.本单位现有的技术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和多年来在长江、黄河、汉江和嘉陵江上建桥施工及在溶区复杂地层基础工程施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二)工程概况1.概述解放桥是一座位于桂林市中心区东西主干道上跨漓江的桥梁,南临象鼻山、塔山、穿山,北临伏波山、叠彩山、东靠七星山。该桥是连接漓江东西两岸的主要枢纽,西接解放东路,并与滨江路、正阳路、中山路、解放西路相连。东接自由路与临江路、东江路、穿山路七星公园连接,是桂林市沟通漓江东西两岸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解放桥特殊的地理位置,要求桥梁不但要满足其自身功能要求,还要满足桥梁美学上的要求,不仅使大桥本身成为一件优美的艺术品和旅游新景观外,同时要与周围风景融为一体,不破坏其整体性,成为桂林市标志性建筑。这对密切市中心区东区经济社会及旅游的联系、加快经济发展、缓解目前十分拥挤的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2.工程设计概况解放桥工程范围自西岸桩号K0+320.70米至东岸桩号K0+604.30米止,全长283.6米,采用五跨空腹式连拱结构,跨径组合为41.54+61+72+61+41.54米(不含桥台),其中中间三跨跨越漓江,两侧岸跨以半穿式拱上跨地面道路。在河道中仅设P2、P3两个桥墩。在立面上跨径从中间向两侧逐渐缩小,但中间三跨跨径差异不大,形成了较好的立面视觉效果。与现有旧桥相比,桥位处阻水面积减少,河道变得更加宽畅,有利于泄洪及漂流物过桥。该桥采用R=1500.14米的纵向竖曲线,竖曲线切线长约75米,竖曲线中心设在中跨跨中,以保证结构受力的对称性。两侧各接2.5%的纵坡,直到两岸桥台。桥面全宽45米,六车道,车道宽22.0米,在车道两侧各为2.75米的分隔带(含0.5米车道防撞栏杆及0.25米的非机动车道栏杆),外侧为4.5米的非机动车道及4.0米的人行道。3.自然地理及工程条件①地理、地形、地貌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0度17分,北纬25度18分。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为桂北地区的铁路、公路、航空的交通中心,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游览城市。拟建桂林市解放桥重建工程位于现有老解放桥桥址处,场地为漓江内叠~上叠式河谷阶地地貌。P2和P3桥墩位于河床部分,地貌受河流冲刷、侵蚀作用影响,河床呈波浪状,钻孔孔口标高在139.20~143.93m之间变化;P1和P4桥墩与A0和A5桥台位于两岸不对称漓江I级阶地上,现经人工建筑,东岸钻孔孔口高程154.94~144.71m,西岸钻孔孔口高程155.23~150.67m。现漓江河面宽度约200m,河床与两岸高差约8~10m。②地质拟建场地内地层由上部覆盖层和下部上泥盆统融县组(D3R)灰岩组成。其中上部覆盖层包括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al4)及中、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al+pl2-3)。场地位于桂林岩溶峰林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集中排泄区。场地内地下水分别属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