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奇特的样子,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地从文中提取信息,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搜集资料学生对作者及威尼斯有了一些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知道了作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但是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小艇特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精彩描写的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真切感受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感受威尼斯的异域风情之美。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3、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2、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分钟)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无交通指挥灯,小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看完任老师给你们提供的这段资料,你觉得课题应该怎么读了。作者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马克吐温。齐读课题,读外国人的人名要注意节奏和轻声的处理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情。【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在第一个环节,通过读课题,对小艇是威尼斯的唯一的重要的交通工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初读课文回忆画面(3分钟)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打开,把这篇课文自由的读一遍。边读边思考:围绕着小艇马克吐温描写了威尼斯的哪些画面?教师相继板书:小艇似新月驾驶技术高乘客谈笑欢沉沉入睡了【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以回忆画面的方式,对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整体回顾,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三、重点感知感受画面(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1、屏幕上有两组词语,自己先读一读。(5分钟)2、请一位同学把第一组词语读一读。(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读的比较正确就是声音轻了一些我们看第一组第二和第三个词船艄的艄,都用独木舟的舟做偏旁昨天听写的时候,个别学生在写舱的时候,尤其是当这个舟字做偏旁的时候,应该注意,横不出头。我们现在来写一个船舱的舱字。船舱的舱之间威尼斯的小艇船艄是翘起船舱是软软的行动起来确实很灵活我们连起来把这四个词再来读一遍,3、读了这四个词语,你对威尼斯的小艇初步印象如何?(很窄很灵活很有特点翘起软软)4、过渡:小艇什么样子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句。出示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1)交流小艇的样子小艇什么样?这样的小艇带给你怎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