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东周春秋: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由于各诸侯国以兼并或自保为目标,连年交战而得名。东周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战国:前475——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第6课【学习目标】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重点难点】重点:齐、晋称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思考:春秋时期各诸侯为何争做霸主?材料一:平王东迁后,有的国土赐给了功臣,有的被诸侯、少数民族所占,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材料二: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私田,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春秋五霸形成的背景:平王东迁后,周天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领导权,相互征战,竞争“霸主”。。(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势力增强)实质:争夺土地、人口、财富,为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一、春秋五霸1.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和实质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形势图秦穆公秦穆公晋文公晋文公楚庄王楚庄王宋襄公宋襄公齐桓公齐桓公3.齐桓公首霸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极扩充军队,北击戎狄,南抵楚国。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标志:葵丘会盟原因4.晋楚争霸4.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成就了晋文公的中原霸主地位。重用贤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原因晋文公成为霸主晋成为北方的强国楚庄王称霸中原你知道“问鼎中原”这个成语吗?楚庄王大举进攻中原,攻到洛阳城郊,成为中原霸主。5.秦穆公称霸原因:1.整顿内政,发展经济2.向西戎地区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霸主。6.春秋争霸的影响消极:长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积极:许多弱小的诸侯国被兼并,强大的诸侯国则成为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走向统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燕齐赵魏韩楚秦匈奴1.战国七雄2.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3.长平之战(1)背景:秦国对东方各国发动战争,兼并土地。(2)时间:公元前262年(3)结果:赵军统帅赵括被杀,赵国大败。(4)影响:各诸侯国再也没力量抵抗秦国的进攻。合纵:东方六国的联合,共同阻止秦国进行兼并的策略。连横:秦国利用东方六国的矛盾,分化六国使他们分别与自己结盟,并帮助秦国进行兼并的策略。纵横家:苏秦、张仪。4.合纵与连横策略连横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事一强以攻众弱合纵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合众弱以攻一强纵横家为什么提出“合纵”、“连横”策略?从地域上来说,以韩赵魏为主北连燕南接楚,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抗齐,西抗秦;而这些小国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横线进攻其他弱国是为连横。纵横家提出这样的策略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斗争的需要,以此鼓吹依靠合纵或者连横来称雄中原或者建立自己的“霸业”那么为什么六国合纵抗秦的谋略没有成功的呢?因为秦国用贿赂、威胁、“连横”的手法各个击破破坏了合纵。其次,其他五国立场不坚定,“朝秦暮楚”。课堂巩固1.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是:()。A.夏B.商C.周D.战国2.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A.齐桓公B.宋襄公C.晋文公D.楚庄王AC探究问题1:试分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共同原因?答: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共同原因是:都重用人才,重视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请说说春秋诸侯争霸所起的进步作用。探究问题2答: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和兼并战争,虽然消耗了大量的财务,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减少了诸侯国,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解题思路:1.明确齐桓公、晋文公所处的时代。2.回想课本中他们为了实现争霸,所采取的措施。齐桓公是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极扩充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