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郊区老顶山镇西长井学校周志龙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教学课题压强教师周志龙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起压强的定义、公式。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Pa)”。4.通过多种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分析选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发散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过程建立压强概念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学法合作交流教具准备铅笔,气球,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记录一、导入新课教师背着电脑包,问:书包背带为什么做成宽的而不做成窄的呢?从而引入新课。二、进行新课A.压力:请分别画出锤对钉子作用力、运动员对平衡木作用力的示意图问:这两个示意图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归纳总结:1.都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2.都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我们把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板书:一.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组织讨论:压力与重力是一回事吗?B.压强:课件演示:P76图10-2。问:两个同学为何一个在沼泽中陷得很深一个陷得不深?提出问题: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观察思考请两个学生上黑板完成相关示意图。小组讨论代表汇报请大家完成两个小实验,体验压力作用的效果。要求同学根据本组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现有如图10-4所示的器材: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等。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结论请同学们用你们探究的结论解释刚才的两个小体验。用这个结论能否解释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呢?C.知识巩固1.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2.把图钉按到墙里,手对钉帽压力和钉尖对墙压力哪个大?手对钉帽压强和钉尖对墙压强哪个大?3.你还能设计什么小实验说明压强和压力及受力面积的关系?4.请用探究的结果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板书:二.压强:1.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2.公式:压强=p=3.单位:帕斯卡(Pa)1Pa=1N/m2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完成课本P77图10-3铅笔和气球的随堂小实验。小组讨论,代表汇报本组的猜想认真完成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通过对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及有什么关系的猜想、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渗透对控制变量的科学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在得到压强的定义、公式后,对学生进行解题的规范化训练,以培养学生利用公式分析解题能力,这样使学生本节课学有所得,综合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整合(压强)教学设计预案郊区老顶山镇西长井学校周志龙教材分析: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概念,是本章的重点,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又较少,因此,如何让学生建立压强的概念是难点。本节课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理念,利用一些现成的学具,身体器官设计几个小实验,配合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演示,整合了物理教学手段。以两个带有挑战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交流总结,在探究过程形成物理概念,突破难点。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了学生的人文价值观。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压强知识的教育。重、难点:压力的概念,压强概念的形成和理解。教学过程(一)激趣设疑引入1、教师背着电脑包,问:书包背带为什么做成宽的而不做成窄的呢?从而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增加气氛,调动全体学生注意力。)(二)新课教学A.压力:请分别画出锤对钉子作用力、运动员对平衡木作用力的示意图问:这两个示意图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归纳总结:1.都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2.都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我们把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板书:一.垂直作用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