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哈工大博物馆观后感VIP免费

哈工大博物馆观后感_第1页
1/2
哈工大博物馆观后感_第2页
2/2
哈工大博物馆观后感 ——历史的传承,使命的接力 身着军服,步行来到哈工大博物馆。哈工大博物馆位于哈工大“老土木楼”内。此楼建于 1906 年,1909 年是俄驻哈总领事馆,1920 年为中俄工业学校(哈工大前身)。时光荏苒,这座承载着 100 多年历史的古楼依然矗立在这诉说着属于她的故事,百年风雨在她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而岁月的流转也在她的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虽不算宏伟,但也有着庄重高贵典雅的气质。因为她不仅是珍贵的欧式建筑文物,而且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出中、俄、犹、日等国的英才,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走进哈工大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百年地板,残破的身躯上书写着百年沧桑,它见证了一代代伟人的成长,承载了百年历史缓重的足迹,领略了世事变迁的真情冷暖。地板旁边树立着两面哈工大校旗,一新一旧,一面是工大前辈们的指引,一面是我们晚辈的承接。步入序厅,令人耳目一新的“学子林”吸引了我,大家在这里留影,议论。视线扫过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台湾前行政院长孙运璇、朝鲜前国家副主席李钟玉、李长春、王兆国、孙家栋、李继耐、胡世祥""他们穿越时空在这里相聚,共同找回那份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 我迈开步子,继续寻找工大的厚重、精华、责任与坚持。博物馆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领略那些遥远而又亲切,震撼而又温馨的场景。工大的历史画卷正在被我一点点打开,而我又何其有幸能与前辈们一同分享这其中的美妙。历史的大幕拉开:1920 年初的一天,一批俄国工程师和中东铁路局要员正在谋划着在哈尔滨建立一所工科高校""他们不知道此时的我们正在追寻他们的脚步,不知道我们正在享受着这所高校的恩泽,不知道我们正在为学在哈工大而感到自豪。一件件历史的遗物告诉了我那遥远的故事:1920 年学校的筹建章程、1922 年的招生广告、第一批中国本科生、1920 年的预科学生教材、20世纪 50 年代翻译的苏联教材、整理规范的苏联专家教学笔记""脚步穿过了世纪的门槛,我看到的是哈工大在航空航天方第 1 页 共 2 页面的巨大成就,神舟飞船,探测卫星,宇航服等等,一封封的感谢信,一次次成功地完成任务,表现出的是哈工大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任之重,责之大,工大人不懈努力中的苦累汗水深埋在祖国的荣誉之中。 我非常享受这次的参观过程。自豪,欣喜,难掩于表;责任,奉献,承担于肩。“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不仅是对前人的认可,也是对后人的鞭策。作为一名国防生,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哈工大博物馆观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