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二冬》有感 每一滴水上安住,每一段路上幸福 《二冬》拍摄的大量取景地点,是我和导演杨先生共同的故乡,曹川镇。 不管走多远,每每,我都在尽心竭力的推销着我的故乡,不管是在坦荡如砥的沃沃中原,还是在水乡飘歌,杏花烟雨的江南,我常常问自己:是怀念吗。是追忆吧。抑或是痴恋。 对师长,朋友,眉目如画的知己,我这样动情的描述着我的故乡:那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小村庄,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山下有清泉,一条小溪潺湲流过,用清水打扫了我的"听水小轩",抓几尾青鳞青甲的鱼儿,屋里顿时生动起来,夏夜,清风徐来,千百种虫儿在小村的四周,此起彼伏竞相咛哝,可以读读我那线装的泛黄的书本,写写让自 己 欢 喜 的 文 字 , 窗 外 的 芦 丝 在 生 长 了 , 有 了 声响······ 此时,众人眼里,全是艳羡。 我们故乡的农人是善良朴直的,从每个村庄名字的由来就可见一斑,譬如我的故乡"庙崖(来)"村,传说是原来有座寺庙修建在山崖旁边,故名"庙崖(来)",譬如我从小生长的"花家地",曾因花姓人氏居多而得名,譬如杨先生的故乡"杨家沟"和"孟家岭",乡亲们用最直接,最明了的方式为自己的居所来命名。 观看《二冬》,心旅底层先是戏谑,再是凝重,后是图腾。 通篇全是我牵肠挂肚的乡音啊,那是我的母语啊,就像老南京人观看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银幕打开,老南京话的吴侬软语,一下子就拉近了众人心的距离,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的直逼心扉。 下涧,陡泉,曹川集镇,光影定格的画面曾经都是我目光抚摸过且一辈子魂牵梦萦的地方啊,毫不避讳的说,我向人推销故乡时候,把曹川镇数个地方的明秀全部在思想里组装嫁接在了一起:"下涧"的山水,"庙崖(来)"门前的古槐,"西河第 1 页 共 3 页头"横亘千年的黄河,"寺头庙"我的青葱岁月,似乎只有这样,故乡才是最完满的,就像"西湖醋鱼",必须得选用西湖的锦鲤,镇江的醋,钱塘的盐才能活色生香一样。 这一点,杨先生是深有感触的,所以,他的光影也是饱满的。 每一滴水上安住,每一段路上幸福。影片的主人公"二冬",像极了我初中时候的一位玩伴,是的,在你的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极少交流,性格执拗,但是心里有底,有着自己水到渠成的幸福,让你愿意接近,这就是他们身上独有的符号。 "二冬"是执拗的,"二冬"又是仗义和胆大妄为的,在那个离我小区不远处的教会学校里,教唆他去洗头房里"打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