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九八四》有感 自由,也许是人最朴素的渴望,也许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本能与渴望交织,注定了自由有这一种神秘特质以及复杂的内涵。然而,这不是我所能思考的范畴,我只想知道自由究竟在哪儿,我们拥有自由吗。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已经拥有了思考的自由。 在《一九八四》中,极权主义社会下人们的生活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尤其是外党党员。书中主人公温斯顿就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每时每刻被监视,不仅是行为,还有思想。若是他们思想上有一丝"可能发展为叛党分子"的危险,便是犯了"思想罪",便是死。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温斯顿在日记本中写下一些反动的东西,为了知道有人翻过日记本,他特意在日记本的一角留下一粒白灰尘。然而七年来,他的日记本确确实实被监视着,而那粒白灰尘,也仍是在那里——他们连灰尘也不放过。这是多么悲哀——一粒白灰尘,也失去了自由。温斯顿的生活被无孔不入地监视着,连思想都不是自己的,连独立思考都是子虚乌有,何以谈自由。 除了思想上的自由,行为上的自由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言论自由,我们真的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吗。法律规定我们有这样 o 的权利,但是我们自己呢。多少人因为怕事而选择沉默,放弃了自我表达的自由。而网络上常见的 404,更是我们直抒胸臆的最大顾虑。因为害怕,因为不敢,连二加二等于四这样简单的真理都不敢说了,连最朴素的事实都只能憋在心里了。可能有人会说,该沉默时沉默,这是明哲保身的智慧呀。但我却说,该不该沉默,源于自己的内心,而不该沉默时沉默,便是自欺欺人的愚蠢,便是放弃自由的无能和软弱。这是我们的不幸,也是时代的悲哀。 然而,自由的内涵远比以上所说的要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自由、自由女神的自由、《自由宣言》上的自由,都寄寓着人们对自由的渴望。一粒白灰尘的自由、少女在丛林中起舞的自由、花儿在阳光下摇曳的自由、柳树在晓风残月中将舒未舒的自由……这都是微小而富有活力的自由,是最有希第 1 页 共 2 页望的自由。 "如果有希望,那一定在群众身上。"《一九八四》里有这样一句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群众的思想仍未被控制,即使他们根本没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自由的。同理推出,自由所在的地方,便是希望。有自由便有希望。我们是自由的一代人,也是最有希望的一代人,我们从小便有玩耍的自由、学习的自由、开怀大笑的自由、哭泣的自由……我们几乎是随心所欲、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为什么越长大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