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跨越时空的回信》有感六篇 文秘网是专业的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 qq:400012855 或者写作电话 400-012-1855 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的服务。 【篇一】 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我有幸观看了《跨越时空的回信》黎明之前之李白、江姐篇。感受《跨越时空的回信》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对英烈精神做的生动解读。“我们敬重先烈,在于他们的选择以不可为而为之承民族兴亡之责;我们缅怀先烈,在于他们的选择已成为今日你我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信仰。” 1949 年,新中国建立前夕,在黎明时分,正是前辈英烈用不屈的意志品质和皎洁人格为国家迎来了曙光。英烈身上展现的责任心与使命感,造就了如今“共和国的基因”,在基因里,既有李白洒在上海滩的那一腔热血,也有江姐留在重庆歌乐山的一曲离歌。他们的家国精神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那就是“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在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演李侠最后的道别“同志们,永别了,我会想念你们”感动数人,导演用一句台词让先烈与观众告别,弥补了真实战争中的遗憾。1949 年 4 月 22 日,电影主演原型、革命先烈李白在狱中留下了此生绝笔,在家书中他言语平常丝毫没有慌乱,李白的死是壮烈的,但他的战友,电报另外一端的接线员苏采青却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去追问一个答案,她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接收到战友发出的紧急预警信号,之后再没能与其接通联系。因为彼此都是情报员,身份保护异常隐秘,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追寻异常艰难:他是谁。他怎么了。是不是还幸运地活着。正如苏采青所说,“您(李白)的形象,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遗忘,因为新中国的基因里,有您‘永不消逝的电波’”。 江竹筠(江姐)之孙彭壮壮带着回信登台,讲述奶奶对他第 1 页 共 10 页人生的影响和他对奶奶的理解。看到很多像奶奶一样的英烈,他们永远定格在 20 多岁的年纪,彭壮壮感慨颇多,奶奶不仅给了他生命,还指引着他前行。他提及海外学业有成后,正面临着职业道路的选择,此时,他回到爷爷奶奶曾经战斗过的歌乐山重走祖辈革命之路。每一个在当地牺牲的英烈都有石碑,而他们之中许多人都永远定格在 20 多岁的年纪,这些“新中国永远的年轻人”让当时年龄相仿的彭壮壮深受震撼,就此毅然决定回国,将英烈的责任与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