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和创造,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音乐常识,他们活泼、好胜心强、独立能力逐渐增强。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课要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多多加入实践动活动来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达到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是一首安徽的著名民歌,单乐段歌曲(4+4+2+5),通过欢快的节奏和旋律表现凤阳人民如今幸福快乐的生活。歌曲最后一句“得儿铃铛飘一飘”更是有趣地模仿出花鼓的声响和表演者的身段。 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风格,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用轻快的声音形象表现歌曲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课前问好,发声练习二、复习歌曲导入歌曲主要节奏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了美丽的内蒙古,聆听了马头琴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歌声来演唱生表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师:今天老师还要带领同学们去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但是我设了一个小小的难题,只有你们完成了,才能到达这个地方。现在把全班分成 4 个小组,每组拍打一组节奏。(出示节奏型)1、 x – x - | x – x - |2、 x x x x | x x x x |3、 x xx x xx| x xx x xx|4、 xx xx x x |xx xx x x|三、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的节奏打得真好,现在老师就带着你们出发,咦?这里怎么载歌载舞,这么热闹阿,一起去看看 (播放歌曲《凤阳花鼓》) 师:原来这里正在欢庆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也一起参与吧,用刚才学过的节奏型给他们伴奏,好不好?(四组学生分别用自己组对应的节奏型拍手为歌曲伴奏)【设计理念】学会拍打节奏后,让学生试着在歌曲中加入刚才所学的节奏型。这样不仅可以初步熟悉歌曲,还可以巩固节奏,把所学的节奏型运用到歌曲中为歌曲伴奏。2、学唱歌曲。(1)第一遍让学生小声地学唱歌曲,以聆听为主唱为辅。第二遍让学生用正常的音量随录音学唱。(2)发现难点并解决。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学唱当中,你觉得那句很难你不会唱或者没有唱好,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它学生发现了这些难句:a、别的 歌儿 我也不会唱 b、得儿铃铛飘一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