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师生关系 河北中学 王红霞传统有:跪天,跪地,跪父母,跪君、主,不能漏的还有跪师。说父母给了生命,师给了慧命。所以师如父,甚至重于父。现在似乎讲民主了,人人平等,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普通地称:老师也是人,也有不对的地方。所以,学生也可以跑上讲台将老师当哥们一样打骂一番。今日也有老师跪拜学生的,还大张旗鼓说效果不差,学生真的有改进。这老师将跪拜的这个动作看着是某一工具、一个教育手法。真有纯心来跪吗?看来有些可疑。无心的工具主义恰好是影响到教育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倘若老师给学生跪拜便可使学生大吃一惊,进而反思,最后改变不尊重的行为,那么全国老师都一定愿意模拟 KTV 跪式服务,在课堂中进行跪式授课了。显然,这只能暂时解决问题,当学生熟视无睹后,恐怕连校长下跪也无法让让学生激动而自省了。理想中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学生对老师信赖的基础上的。孩子年龄越小对于信赖的需要越发强烈。并不是说十多岁的青少年不需要可信赖的老师,相反,去除掉了幼儿完全基于感情的信赖,他们的信赖是饱含哲理性评价的。有人认为儿童需要权威,并说这权威是儿童天生的需要。如果不是翻译问题,那便可能是谬误了。儿童所需要的安全感并不是来自什么权威。在一个组织中,比方幼儿园这样的地方,若对于园长不熟悉的话,孩子宁可躲到班主任身后去,虽然孩子能够分辨出哪一个是“大王”和“老大”,并不会选择“老大”。孩子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权威的保护,而是来自信赖成年人对于他们的天然所赋于的保护作用。而且往往孩子给出的信赖是对完整的,毫无分别心的,是对整个成年人世界开放的。不过,给出信任的反应有快有慢,所需时间有长有短。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小孩子会真正地不理睬一个成年人。只有成年人真正地不理睬(漠视)未成年人。这特性也就给骗子们钻了空子:小孩好骗建立师生关系的首要就是叫学生信赖老师:一个未成年人信赖成年人可以帮助他成长为被成年世界接纳的一份子。对孩子来说,只要获得除血缘关系之外的一个成人,如老师的信任,便有了机会获得了整个成人世界的接纳,便产生了满足和自信。在学校这个社会环境中,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往往是从单个老师开始的。单个的老师如同一座小桥,从而帮助孩子对所有的老师建立信赖。而老师整体是孩子建立对成人世界信心的桥梁。透过老师,学生们效仿并操练了成人之间的沟通,而最终进入成人世界。而老师这一边,需要给出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爱,更有理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