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甬江小学 彭敏动手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然而,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我国被长期忽视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生的学习是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新编小学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动手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动手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此谈一些体会。一、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的、浓厚的兴趣。在新授课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问题的丰富素材和信息。在情景中体验学习,感受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相连。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中,我创设了一个“超市采购”的情景,模拟现实中买卖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很快掌握人民币的换算,而且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也长大啦。在语文教学“识字”课时,采用以貌取意、开火车、我是小老师、小医生等趣味活动,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也会出现不积极参与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动作迟缓或出现错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正确评价,指出不足。给每个同学一个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二、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改就是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为目的,以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为保证,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辅之以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和点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教师并不是无目的的让学生去实践,而是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理解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例如:学习千米的认识时,到操场上量出 100 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长。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 1 千米的路程,体验 1千米有多远。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掌握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果一味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应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用多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如: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是唯一的途径吗?三、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适时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把形象思维变为知识,在应用于实际,变成能力。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上,学生很难“理解”,也就不会有提高。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