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情况汇报为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引导他们健康、全面成长,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一、典型做法建立基础档案。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情况调查摸底。学校和村委会要分别建立特殊群体档案和联系卡,及时掌握特殊群体及其家庭全面情况。加强校园帮扶。 组织对所有留守儿童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 , 并形成常态。全市学校为每名留守儿童学生安排一名包括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在内的教职工 , 在心理疏导、文化学习、物质帮助、精神安慰、安全保护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最大限度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天、创造相对公平的人生。建立伙伴制度。发动有条件的家庭,让自己的孩子跟特殊群体建立长久的结对计划,及时在生活上、物质上、思想上和学习上互相交流和沟通,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组织每名特殊群体儿童结交一个好伙伴,并集体举行结对仪式,互赠一个成长进步卡。每周通过自己设计制作的成长进步卡交流学习心得,写出自己或伙伴一周的点滴进步和有待改进的不足,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提醒、共同进步;同做一件好事,开动脑筋想办法,每月共同为学校、社会或双方家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进行一次团结互助竞赛。学校从不同角度评选“进步好伙伴”等,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人人都能享受集体的温暖,人人都能感受成长的快乐。突出社会关爱。联系村委会实行特殊群体“一对一”帮扶。建立关爱农村特殊群体志愿者队伍,引导志愿者与特殊群体结对帮扶。推动农村家庭互助关爱特殊群体。加强特殊群体活动室建设。大力推广校外留守小队建设,加强农村特殊群体的校外关爱和自我管理。为孩子“送母爱”。发起“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成长”公益志愿者活动, 在女教职工中积极开展“为留守儿童学生送母爱”活动。和他们一起谈心、唱歌、玩游戏, 让所有留守儿童能更多享受母爱和家庭的温暖。完善评价措施。对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主任和教师优先评优并进行表彰。若出现对特殊学生的歧视、偏见或者不当教育方式造成不良后果的班主任和教师,取消评优资格。个别学校不尊重学生人格。所谓尊重人格,就是不要总揪住他们的缺点、毛病和问题不放, 一味地批评、指责, 而要注意发现、挖掘他们身上潜藏的优点、长处, 鼓励他们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