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工作感悟精选12篇作为一个村的“第一书记”,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在驻村过程中,您有什么感想要与大家分享呢,来看下下面12篇范文吧,如果您需要原创文章写作服务,请您联系我们的电话:400-012-1855(篇一)**年6月6日到**镇**村担任“第一书记”到现在已经有10个月了,在这段工作期间,对“干部”这个职务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第一,“干部”就是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问题和困难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水费征收工作就有这样的体会:**村有个村办自来水厂,每年可收水费20万元却连续两年未收取。我提出要带队去收水费,但有人说,“第一书记”去征收水费,有失村的脸面。我说,当干部就是为老百姓办事情的,现在村集体资产在流失,还有什么脸面面对自己的村民呢。在我的坚持下,当天就和村干部一起开始征收水费。目前这项工作已完成,挽回40多万元的集体资产。第二,“干部”必须具备基本的素养,要有胸怀,要有团结大家一起干事业的能力。村干部之间心存芥蒂、不善于团结在一起,就会严重影响村务工作的开展。**村之前被称为“风瘫”村,村两委会很难开好,更不用说村民代表大会。下村后,我通过多沟通,淡化大家之间的矛盾,让村两委会能够经常开起来,让村民代表大会能够开成功,使村务工作正常展开。第三,农村干部很难当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千头万绪,硬性工作如“环境卫生、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政策处理、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等,软性工作如“村庄规划,村务信息化,村制度完善”等,件件都轻不得,样样都缓不了,还得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村干部压力山大。另外,村干部精力不能保证到位,不仅要处理好党务村务工作,还要兼顾挣钱养家。(篇二)自担任**村“第一书记”以来,到目前已有三个多月的时第1页共15页间。一段时间以来,自己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体验着基层百态、感受着百姓冷暖,深感肩负的担子之重、责任之大。对于如何开展包村工作,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要和群众熟起来,沉到底当村里的人我成长在西XX县区,对农村情况也稍有了解,但工作后一直在市直部门,面对面接触基层群众少,做群众工作的机会也少,特别是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集体收入低的崔家官庄村面前,作为一个外来的干部,群众信不信我们、工作如何破题。一度让自己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但静下来想想,既然担起了这份责任,就不能无所作为。为了开好局、起好步,我及时带着行李住到村里,随后专门拿出十天时间,集中走访了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老党员等,了解了班子建设、村容村貌、土地状况、农业结构、集体收入等情况,分类建立了村情民意台账,初步摸清了“症结点”,找准了“着力点”。通过持续深入地沟通交流,村里老少爷们逐渐地认识、了解我这个“第一书记”,遇事也愿意找我反映,我也与他们逐渐亲近起来。有天晚上,我在与村民闲聊时得知,村前活动广场东面沟深坡陡,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及时向局领导反映了情况,并争取4.8万元资金在护坡顶面加装了80多米的护栏,对东坡用混凝土板铺砌导水槽,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地面损坏。通过这些实事、小事的一件件落实,逐步赢得了群众支持、打开了工作局面。(篇三)通过半个多月以来的实地走访调查和分析,对于**村的致贫原因和今后的扶贫工作,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致贫原因(一)主观原因。1.群众中仍然存在“不杀生”的思想,未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养殖业较。2.对国家的惠民政策有依赖性。据了解,长期以来,凡是政府给予的惠民政策,都是通过“全覆盖”和“利益均分”的方式处理,这种没有针对性、层次性,以“大锅饭”地形式进行扶贫,让老百姓形成对政府的依赖心理,而不是主动地通过第2页共15页勤劳来致富。3.总体来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全村群众较为团结,但仍然存在“一颗螺丝打坏一锅汤”的现象。个别村民干扰甚至阻碍村“两委”开展工作,对全村的发展建设造成不利影响。(二)客观原因。1.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到雨季便面临自然灾害尤其是泥石流的威胁,水土流失,道路、房屋损毁情况严重。困难迟迟得不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