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蝗防治总结与秋蝗防治计划 当前秋蝗防治工作开展在即,为进一步做好秋蝗防治工作,我们总结了夏蝗防治工作中的一些措施和做法,结合秋蝗当前发生情况,对今后秋蝗防治工作做了一下初步打算。 一、夏蝗发生情况 东亚飞蝗夏蝗基本中等发生,沿黄低洼地带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 12 万亩,达标面积 8.5 万亩,防治面积 8.5 万亩。受综合因素的影响,今年东亚飞蝗中等发生,沿蝗低洼局部偏重发生。5 月 10 日东亚飞蝗夏蝗蝗蝻开始陆续出土,出土始期为5 月 17 日(出土 20%)比去年晚 5 天左右,出土高峰期为 5 月23-25 日,三龄高峰期 6 月 15-18 日,发生面积和程度轻于去年,夏蝗发生面积 12 万亩,达防治指标面积 8.5 万亩,其中每平方米 0.2-0.4 头 4 万亩,0.5-1.0 头 6.8 万亩, 1.1-3 头 1.5 万亩, 3.1-6.0 头 0.2 万亩, 6.0-10.0 头 0.05 万亩,最高蝗片每平方米超过 15 头,面积 50 亩。平均密度为每平方米 0.58 头,高密度蝗区为平阴沿黄低洼地带。 二、夏蝗发生特点 夏蝗发生特点。一是出土偏晚,出土不整齐。由于今年春季气温偏低,直到 5 月上旬温度才开始有所回升,气温起伏大,蝗蝻出土不整齐,出土偏晚,比历年晚 7-9 天左右;二是总体中等发生,但发生程度轻于去年。发生面积、达标面积、最高密度均低于去年。其中,发生面积比去年下降了 2 万亩,达到防治指标面积比去年减少 2 万亩。最高密度与去年持平,但面积低于去年。 三、夏蝗发生原因分析 1、去年秋残蝗面积较前几年偏小、基数低,冬季越冬死亡率接近历年。去年秋残蝗面积 7 万亩,比上年减少 1 万亩。其中每亩 10-30 头(150-450 头/公顷)的面积 3.8 万亩,每亩30-100 头(451-1500 头/公顷)面积 3 万亩,每亩 100 头(1500 头/公顷)以上的面积 0.2 万亩,均低于上年。春季挖卵第 1 页 共 4 页调查,越冬死亡率 12.2%。 2、今年春季降水略偏多,气温偏低。这些都不利于蝗卵的发育进度和孵化。 3、蝗蝻出土时期比较长,比较分散。5 月 4 日始见蝗蝻出土,5 月 23 日才达出土高峰期; 4、环境条件不利于蝗虫大发生。近两年东部沿海蝗区闲置多年的撂荒地得到开发利用,破坏了蝗虫的滋生环境。 5、连年的防治压低了虫源基数。连年进行大面积综合防治,有效地降低了虫源基数,遏制了蝗虫大发生的势头。另外,生态治理已见成效。这些均影响了蝗虫的滋生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