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美育的实施途径科学求真,美育寻美,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美感是主观的,但它来源于科学实践活动,科学中丰富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因素是美感产生的客观基础。科学方法之真、价值观之善、情感之美,客观上要求科学教学表现出更丰富的情感性和审美性。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承载着让儿童感受科技美的启蒙任务。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审美形象就是人类科学活动及其成果呈现为审美对象的成果,是体现人的探索本性和认识能力的活的形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美育,引导学生认识、感受科学之美,必须根据科学教学的审美特点,遵循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在发掘、把握小学科学教学中美育内容的基础上,探索正确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一、以情起兴,陶冶学生审美的情趣感染性是美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美育不可能以说教或讲解的方式存在,其实现依靠的是小学生与审美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从动之以情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美育不能被动接受,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他们的美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之中才能形成。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这里,教师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所以,以情起兴,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引领学生感受科学之“美”的最基本的途径,以此实现“美”的教育功能。就其实施的方法来说,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以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课堂弥漫一种温暖的气息杜威说:“知识是情感汪洋中的一杯水。”王国维说:“美学即情学。”科学教师要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首先必须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做到以情传情,以感动感,让学生产生“科学学习是美的”感受。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为什么听有些教师的课,感觉舒服,甚至回味无穷呢?这就是情感的魅力,是美的魅力。科学用理性方式把握世界,强调理性和客观。学生往往对科学活动中蕴含的真、善、美难以体会,将科学学习等同于课上记笔记、背概念和课后做习题等枯燥的学习活动,无法从科学学习中获得美感,丧失了科学探究的兴趣。美是一种自由的创造,没有自由,美是不会生长的。只有学生自己愿意进行探究学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