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因为是医生》有感[大全]因为是医生,所以一切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一切的努力都是职责范围之内的,对病人的担心、对病情的关切都是出于本能的;因为是医生,所以连续站台十几个小时也毫无怨言,晚上十点过还未吃晚饭也能扛得住;因为是医生,即使是病人家属如何胡搅蛮缠、如何轻蔑也要忍住一切脾气好言相告;因为是医生,所以无怨无悔;因为是医生,所以即使经历世间的一切绝望、痛苦、失望、泪水、无助、两难抉择,也不曾忘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因为是医生》,出自一位北京协和医院医生之手。提到协和,我们医学生无不是抬头仰望的。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医院,协和是收治全国疑难杂症患者的大本营,有百分之七十的患者来自北京之外地区。作为医生,自然是无比忙碌的;作为协和的医生,那自然是更加忙碌的。作者陈罡作为协和的医生,在如此忙碌的时间下还能腾出时间来完成这本医学类小说的撰写,无不令人心生敬意。这本小说,我是带着崇拜之情开始阅读的。虽然这本书短小,只有四章,但是却精辟。几个故事,已让我这个尚且大二的医学生能够比较深切的体会医生世界里的种种情感了。读完这本书,感受还是很复杂的。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知医路不易。虽然现在是大二,但是关于医生的种种,也是慢慢地在了解。我们是国家医疗改革的“小白鼠”,之前有三年规培,前不久又出台了“5+3+x”的政策。大家纷纷感慨医路漫漫、遥遥无期,这也是事实不假。但是如果让我五年本科毕业就走进医院,治病救人,我好像也缺乏勇气,更加缺乏的是能力。所以这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形势所需。我的学校——重医是旁人眼中的学霸学校,走进校门的草坪,到处遍布看书、背书的学生。当然,我也希望自己是学霸级的人物。但我自知现实并非如此吧。虽然专业课我学得认真,但是自觉方法欠佳。譬如上期学的生理,寒假未过,已然忘得差不多了。我时常在思考,这样学一门、丢一门的学习,到最后就真的能培养出一个医生吗。即使老师说内容太多,就算是第1页共11页很多临床医生,有时候还是需要回过头来看书。或许真正的学习,是学以致用,是深刻理解后的举一反三,是不死记硬背,是学得快乐、用得灵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罡说。“我们共同雕琢的作品是生命。”是的,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共同雕琢的作品不是生命又是什么呢。白大褂如此圣洁地穿在身上,心中有如此平凡又不平凡的誓言,一切但求问心无愧的人生,只要是曾经努力,风雨过后仍是风雨,那又何妨。叶圣陶在《稻草人》里曾经说过:“大概我们所祈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个淡漠无味。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清键的醒是不必求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是说有味胜于淡漠罢了。”所以有味的医路,远胜于无味的庸碌。而我,愿乐在其中。第二篇:浙江卫视《因为是医生》观后感浙江卫视《因为是医生》观后感20XX年10月,浙江卫视推出了中国首档医疗人文真人秀节目《因为是医生》。这个节目聚焦年轻医生群体,紧扣医患关系社会问题。七位来自医学名校、经历多年专业训练的年轻住院医生,李少雷、吕昂、花苏容、王江山、董士勇、詹瑞玺和宋依临,在三所中国顶级医院最繁忙的科室里,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例,做出生死攸关的决定,并解决病人和家属关心的问题。从看第一集开始,就被这个节目深深的吸引了。七位年轻大夫个性鲜明,真实的展现了医院工作节奏和氛围,不经意的一个小点就能触动心底的那一根弦。医务工作者们作为健康的守护者,每天都要面临形形色色的患者和挑战,每天都饱受着人间的喜怒哀乐,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却依然一如既往,默第2页共11页默无闻的为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第六年住院医董世勇,他给我的感觉是安安静静的,个性棱角并不是那么的分明,但他却是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