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有感 读《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有感 当代中国社会,老百姓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首当其冲的就是高居不下的物价与微薄低廉的收入之间的矛盾。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人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不能与所得报酬成正比,虽然这与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与与工作能力息息相关,但是如果让扎根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我们不免心生疑问:当代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的社会生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这仅仅是一个过渡阶段还是我们在根本体制上出现了问题。至少从个人能角度出发,这种社会现状,无疑是很打击国人的积极心理的。所以我一直很想问,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在我看了《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后,让我有所启发,让我对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与解读。 首先第一个问题,国民收入为什么得不到保障。中国的工人有着世界最长的工作时间,却只领着最低的工资。打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看来,在中国,农民工也是很具有创造价值意义的,他们是整个国家建设的实施者,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国家政府应当竭尽全力维护和保证农民工群体的利益,至少不能让工作劳累、收入微薄、讨薪艰难、反映无门、生活贫苦成为当今农民工生活的主题,再看看国外,那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农民工,并没有遭到区别对待,他们和生活在城市里的白领一样,享受着这个国家所应给予各项保障,获得这份职业的成就感,而中国工人一年却只有 2000 美金的工资,实际上拿到手的又是屈指可数,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因为我们整个社会,并么有完完全全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从人民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用于城市建设经费比重过多,人文建设经费比重过少,当国民收入与日趋完善的城市建设不能同步,那么一个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便是子虚乌有。 第二,我们收入低不说,为什么我们什么还都比美国贵很多呢。一辆宝马 z4 的车子在中国需要 58.9 万元人民币,在美第 1 页 共 5 页国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却只用 20 万元左右,不用的经济结构,低收入为何催生高消费。1982 年《少林寺》上映的时候票价是一毛钱而到了 2007 年《变型金刚》在北京上映时的票价就变成额 80 元,25 年后足足翻了 800 倍。有些人喜欢大牌的东西,比如阿玛尼。阿玛尼的西服在中国差不多三万块人民币,而在美国折合成人民币却只用 15000 多块。中国是在很多方面存在供不应求的,很多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