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父亲南怀瑾》有感 20XX 年字 《父亲南怀瑾》一书由南一鹏所著,还原一个平凡的父亲,让我们了解南怀瑾先生那些事。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每个人出生的家庭有贫富之分,接受的教育有好坏之分,但是每天拥有的时间却相同,所以未来的人生取决于自己的态度和追求。我近日阅读了《父亲南怀瑾》一书,虽然书中所述的佛学精义及南怀瑾先生的文学观点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但是每每回味起南怀瑾先生所说的一些做人做事道理就越发让我感慨万分,既有对过往人生中所作所为的检视,也默默的摆正了今后人生道路的行进方向。 南怀瑾先生说过。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个人。 南怀瑾先生一生的修行之路就是不问禄位问功德,从书中不难看出,先生的这种思想境界形成与其父亲的教育不无关系。我本人是一个 4 岁男孩的父亲,虽然我不完全赞同南怀瑾先生的父亲所有教育方式,觉得他有时过于严苛,剥夺了南怀瑾先生幼年时一部分童真,但是这对父子之间用到的功过格教育方法确实值得我借鉴。 南怀瑾先生的父亲在书房里贴了一张纸,画几十个同等大小的格子,这些格子就叫功过格,幼年时的南怀瑾先生每天睡前都要对自己当天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检视和反省,如有犯错就在格子里点上黑点,如有做好事就在格子里点上红点,一段时间下来对自己日常做人做事是否得体就一目了然了。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南怀瑾先生从小就用这种方法观照自己的内心,养成了努力精进、自我督导的习惯。我阅读过这部分章节后闭目思考良久,觉得自己过往的人生缺少这种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导致自己做事不谨慎,没有反省,工作和生活中存第 1 页 共 3 页在懒散的坏毛病,有时会犯些不应该的错误。 实际上这个功过格督导自身心性的方法数百年前就有了,历来效仿的人有不少,但是能像南怀瑾先生这样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所以我以后不仅督促自己坚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也打算替我儿子做个功过格,虽然他还小,但还是希望他能培养出每天总结自己功过的习惯。 南怀瑾先生一生传奇,做过教官、当过老师、开过农场、做过生意,但他最大的成就却是精通佛学、传播文化、乐善好施、一心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