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萨伯的《洞穴奇案》有感|萨摩耶 文章摘要:而本书十四位法官的判决意见书中不仅非常明确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并同时对其他法官的观点进行分析以试图说明他人观点的错误之处以及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通过阅读《洞穴奇案》一书十四位法官的……《洞穴奇案》讲的是五名洞穴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持生命以等待救援,探险者之一威特莫尔提出抽签吃掉其中一人以救活其他四人,获得其他人员的认可,但在抽签前威特莫尔收回了意见,但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并恰好抽到威特莫尔后将他吃掉,获救后这四人被以杀人罪起诉到初审法庭判处绞刑.这是 20 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法理学家富勒 1949 年发表在《哈佛法学评论》上的一篇假想公案,同时富勒虚构了最高法院上诉法庭的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五种判决观点.五十年后,本书的作者萨伯延续富勒的游戏,同样的案情又假想了最高法院的另外九位大法官对这起案件做了另外九种不同的阐述. 该书虽然是萨伯所著,但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该公案的原作者富勒.富勒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人,曾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后在哈佛大学任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之一、他撰写了八部法律专著和大量论文,是 20 世纪极优秀的法理学家,他的这一著名假想公案后来成为了西方法学院学生的必读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 《洞穴奇案》虽然是一个虚拟的案例,但书中十四个观点反映了 20 世纪不同流派的法哲学思想.在我们看来,对被告人的认定要么是有罪,要么是无罪,但本书的作者(包括富勒)却能从不同的角度对被告人是否有罪或是否应当受到刑事处罚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从而衍生出了十四个判决观点.这些观点中,有的认为应严格适用法律条文不应有例外;有的认为应探究立法精神,从目的解释的角度来分析出他们无罪;有的认为根据常识可以判定被告人无罪;还有观点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法律与道德的两难选择,从而拒绝作出裁判.萨伯所虚拟的九位大法官更是从紧急避难、法律解释、犯罪第 1 页 共 3 页意图、刑事处罚性、生命的价值、囚徒困境、社会契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周密而详细的分析,个个观点明确、论点充分、论证严谨,让人感觉大法官们的结论在法律上都是天经地义,但结论却相差甚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赵明在为该作品导读时说到,要向两类读者特别推荐《洞穴奇案》这本书,一类读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