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概述1. 1 项目背景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市区布局原则,采用中心区和环绕中心区的十个边缘集团即“分散集团式”格局。目前,城市建设的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郊区转移,改变人口过分集中于市区的状况,实现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分布。城市规模的扩大调整及城市建设的重点转移,必须要有相适应的交通基础设施为前提和保证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 20 年或更长的时间内,要逐步建设一个以公共运输网络为主体,以快捷交通为骨干,功能完善,管理先进,具有足够完善和应变能力的综合交通体系。近几年,北京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道路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快速路为主骨架的道路交通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加快了道路网络的建设迅速,仍不及交通量的增长,1990 年至 2000 年北京市机动车增加了 100 万辆,平均增长率为 12.21%,由于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尚未得到缓解,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多年来,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单纯依靠修建道路基础设施和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解决交通问题,不仅成本昂贵环境污染严重,而且缓解交通拥挤的效果也十分有限。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控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不仅应该修建更多的道路基础设施,而且更应该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对城市交通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提高交通的机动性、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率。采用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简称 ITS)是解决当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矛盾的有效途径。2000 年 4 月~8 月,由中国国家科技部牵头、中国智能运输系统协调指导小组组织了 ITS 各相关部门及科研、高校(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学术单位参与,共同承担的《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研究》课题,初步完成了包括服务领域、逻辑框架、物理框架三大部分的“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正致力于我国的 ITS标准化工作。同时进一步开展 ITS 领域的科普宣传及技术培训工作。目前北京市 ITS 系统规划和示范工程项目也正在进行之中,它从北京市整体交通系统出发,利用 ITS 技术全面研究北京市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通过联合北京市乃至全国有关科研力量,开展协作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