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 品读 感悟——《匆匆》教学案例四唯路小学 方文娟教材分析《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逃去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文章用语非常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不但有音乐的节奏美,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设计理念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就是“读”,语文能力“读”是根本。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感等等,不经过反复诵读,一般是难以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的。而涵咏,可以使“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语)。而且此文又是一篇美文,所以让学生充分地读、潜心地读,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赏读出文字的“情味”来,赏读出自己的情思来。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的同感,更重要的是在赏读的过程中自觉、自然地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案例描述一、名言导入 课文,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今天,咱们就来比试比试,看谁的记性好,谁来说说有关时间的名言?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生: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生: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师:大家的记性可真好,从这些名言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什么?生: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转瞬即逝生: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生: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它师:是啊,每个人都在感慨时间太少了,太快了,老师也想起了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有感情朗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能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吗?这句名言就是作家朱自清在一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中写到的。[评:引入新课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堂课的引入从学生们所熟悉的名句引入自然,并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在这些关于时间的名言中初步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二、交流资料,了解作家其人师:课前了事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你们找到了什么资料?生: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很出名,除此文外,还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生:我找到他因拒绝美国的救济粮,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