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为例,谈几点认识。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励全员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二、运用信息技术,强化个体学习,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创新实践能力。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前 言】: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各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过程中同其他学科的碰撞和融合则显得更为突出, 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目前国内比较主流的理解是“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 ,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例如 ,我国许多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已进行多年的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项目 ,就是这种整合的典型尝试。这种观点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 C A I ,即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它突出计算机作为工具 ,去辅助各传统学科的教学。在 做法上 ,它强调三个要点 :一是软件方面寻求合适的教学平台 ,提倡教师利用现有平台,而不提倡教师人人做课件;二是相应的教师培训 ,在计算机技术培训方面也是着重提倡一般化的基本技能培训;三是在教师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课程整合。从整合的目标价值观看,这种观点看重的似乎是被辅助的其他各学科教育 ,而非信息技术教育本身。计算机辅助各课教学目前是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各课程整合的主要的也是有效的方式。下面,我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为例,谈几点认识。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励全员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我们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这首先应是学生具有自我判断、自我决策的主动学习行动。它的养成是需要良好的环境、一定的时间和必要的操作技术的。这里的“良好的环境”,不只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环境,它还涉及到构建“良好环境"”的原则。例如,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不以教案和听课教师为本,每时每刻都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就被认为是第一条构建“良好环境”的根本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