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老师》有感 第一篇:读《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老师》有感读《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老师》有感 今晚没开电视,翻阅才收到的《读者》。杂志于我,已经有种久违的感觉。近日读莫言的精品文集和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看完后,觉得不敢怎么说,一位是诺奖得主,一位是文坛泰斗,轮不到我等草民评说。 仔细看完曲辉先生的《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一文,心理又有些止不住思绪泉涌,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或许,我的看法片面而有失偏颇,但我还是想谈一谈。 身在小学教育这一块,目睹儿童身心被奴役的教育模式,我深感痛心与惋惜。正如作者所言,现在的教师,“他们只是枯燥的国家考试机器上的螺丝钉,不关心学生如何做人,只关心他们的分数。” 在中考、高考的应试教育指挥棒下,家长和老师最为关注的也是孩子的分数。儿子今年十七岁了,在读高二。在学校,他体会不到丁点的读书的乐趣。除了分数和名次,教师根本不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成绩不好,不是受到冷嘲热讽,便是被无情地赶出校门,提前结束求学生涯。 儿子多次委屈万分的倾诉,成为我心中的痛。我无法改变现状,在缤纷的社会百态面前,如何给教育一条生路,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真的无能为力。复旦附中的特级教师黄玉峰的做法让业内人士广为称赞,可更多循规蹈矩的中国教师,却不敢也没有勇气去尝试这样的教育方式。 孩子们学习之枯燥,真令人咋舌。很多农村学校,没有专业教师的引领,缺乏社会实践的动手操作机会,也完全没有走出去,学回来的教育思路。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类学校,将一朵朵娇嫩的鲜花培育在温室里,将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扼杀在一遍又一遍、一轮又一轮的所谓安全教育之中。 近些年的社会大调查中,国民体质急剧下降,究其原因,人们在孩子成长初期就早早地制订好营养计划,却从来没有人为孩子制订锻炼计划,乃至上学、放学,都由大人扛着、背着,第 1 页 共 28 页一步也不想多走。 大多学校区域窄小,楼房林立,就是缺少孩子活动的空间。孩子们不是坐在教室上课,就是趴在走廊张望,鸟儿飞得多高啊,人类却过早地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孩子们的童年成了各类培养班的赚钱乐土,培养班多了,孩子们没有了童年的奔跑,失去了欢笑的理由,这真的就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教育出现的种种怪现象,是否都表明一切责任都在教师身上。是不是所有问题都出在一线教师的教育方式上。一线教师在一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