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嘉诚传》有感 ——观《李嘉诚传》有感 文/朱炯明 《李嘉诚传》已是我第二次看了,每次看完我都深受启发。李嘉诚先生是华人世界中最优秀的企业家,他的一生不平凡,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些故事又可以让我们一瞥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下面,我将为大家娓娓道来。 抢学问来弥补痛失教育的童年 民国十七年,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一个穷困家庭,父亲是教书先生。李嘉诚早年并没接受过很多教育,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允许。但是,年轻的李嘉诚知道学问的重要性,真的是去抢学问。他去买二手书,自修,买的都是高中课本,対于童年李嘉诚来说晦涩难懂,但是他坚持,刻苦,努力。 李嘉诚回忆中说道。"我年轻时表面谦虚,其实内心骄傲,因为我每天都在提高学问,每天都在上进,而我身边的同龄人学问上却没有什么变化。" 时至今日,有一件事李嘉诚回忆起来都聊以自慰。在他童年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拿着一本英文课本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其实学英文也不是很难,不信我背给你听。"父亲一言不发,低着头。父亲知道儿子喜欢读书,自己却无能为力。 战火纷飞,踏足社会 1938 年,日本人轰炸潮州,年仅十岁的李嘉诚和父亲迁移到香港,从此在大英帝国殖民下的香港踏足社会,为生活四处奔波。然而,好景不长,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也沦为日本的侵略地。在为生活奔波的过程中,年轻的李嘉诚看透了世间百态,悟出了人生道理,比同龄人表现的更加成熟。 年轻创业,有自己的营商之道 22 岁的时候,李嘉诚开始创业。1957 年,李嘉诚创办了一家塑胶花厂,取名长江,因为他说"长江不择细流",意思就是长江塑胶花厂会越做越大。 李嘉诚先生说。"做生意,讲求关系,讲求信任。一件看起第 1 页 共 14 页来吃亏的事,往往有利。" 有这么一件事。有一年,向长江塑胶花厂下订单的贸易商突然取消订单,李嘉诚没有要求对方赔偿。不知何时,有一个外国商人找到李嘉诚,向他下塑胶花订单。外国商人说他是一个港商介绍过来的,说长江塑胶花厂是全港最大的塑胶花厂。李嘉诚说当时他的厂也不是一件大厂,只是那个港商帮李嘉诚忙而已。这也许就是信任罢了。 有一次,李嘉诚被评为香港年度经济风云人物,记者采访他时,他如是说:"我不否认时势造英雄,到创业初期靠不了运气。" 富有远见和目标 从战后到上世纪 70 年代,香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香港从一穷二白到彻底摆脱贫穷,除了维多利亚港,还有勤奋上进的香港人,香港也从战时三十万人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