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 三大师谈《红楼梦 》内容简介。当研究“红学”热潮迭起之时,重读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三大师的“红学”论著,将对今天的“红学”研究多有助益。本书收入我国国学大师王国维、胡适、蔡元培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三篇文章,即《评论》、《索隐》和《考证》。 买这本书是因为我在看《红楼梦》,我的老师说不仅要自己看,自己悟。还应当多多看看别人的评论,这样看书才好。想来如今红学研究方面的书还真是不胜枚举,因此还是找来一些资深的大家来看。本书是由国学大师王国维、北大校长蔡培和白话文发起者胡适所著。三位前辈的见解一定是很值得我们后生晚辈学习的"" 王国维的论文从美学、伦理学、哲学的角度讨论了《红楼梦》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悲剧意义。感觉作者被叔本华哲学深深吸引,文中多次引述且涉及哲学理论的部分也只以叔本华的为主。虽然我并不了解也没有读过叔本华的哲学,但从这里分明感觉到王国维之投水自尽与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之影响难脱干系。王国维喜欢这样的悲剧气氛,喜欢《红楼梦》的悲剧结局,我也喜欢,我因此也动了读一读叔本华哲学的念头。以前之所以不读是怕自己陷进去拔不出来,罗素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和平主义者的积极的哲学更吸引我。现在忽然觉得,既然人生本就是一出悲剧,读叔本华也就顺理成章。 1/4 2/4 3/4 4/4 第二篇:《红楼梦》读后感三篇《红楼梦》读后感三篇 导语。《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第 1 页 共 14 页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读后感三篇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赚取了我太多的眼泪,可是她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说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注定是个悲剧。黛玉病弱的身体、孤傲的个性与自定终身的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欢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注定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可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