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7 课 大变革的时代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 楚梦晓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说课流程 课标要求 有待改进的问题 教学特色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大变革的 时代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大动荡和思想大争鸣产生的经济根源,是国家产生之后社会的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地位重要。 本课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大动荡和思想大争鸣产生的经济根源,是国家产生之后社会的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地位重要。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说课流程 课标要求 有待改进的问题 教学特色2. 学情分析了解听过但不清楚完全不了解石器34.8%8.3%4.9%青铜农具16.1%21.2%9.8%铁农具34.7%6.1%3.4%牛耕17.5%20.8%8.3%商鞅变法24.4%15.2%7.9%新兴地主7.4%21.3%6.1%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说课流程 课标要求 有待改进的问题 教学特色3. 课标要求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大变革为核心,通过播放视频解读都江堰设计原理,接着比较分析得出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进步,再以讲述故事引出变法,角色扮演突出变法内容,情景创设突破封建社会的形成这一难点。 通过徙木立信,使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并能联系当前改革,坚持与时俱进,同时明白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铁农具和牛耕的进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世界观。三维目标 了解都江堰设计原理,掌握铁农具和牛耕的进步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理解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及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突出方法 难点 突破方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突出商鞅变法的内容,通过合作探究法突出变法的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 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激起兴趣,梳理线索,从而化难为易,师生互动,层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