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解放》读后感 然,种种繁文缛节,却为教师们加上了沉重的镣铐。各个政府部门为捞政绩对学校(教师)进行“轮番轰炸”。悲哉,教师。 当我读者肖川先生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中“教师的解放”时,我不禁想流泪、想高呼。 关键词一。感激。这是我读完开篇第二句话后的强烈感受。他说——“焦虑、抑郁、过敏、偏执等特征与倾向普遍存在于一些教师身上,说我国中小学教师是全世界最辛苦的教师恐怕也并不过分。”放眼所接触到的教师,包括我自己,整天喜气洋洋、春风满面的有几个。不瞒您说,我常常晚上失眠,有时逼着自己睡觉,眼睛是听话地闭上了,可脑袋还是不听使唤,还在高速运作,醒来头昏脑涨,就如没睡一般。早上一进教室,看到那些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地教育,都无动于衷的学生,你还能用“老师在物质上是贫困的,但精神上是富有的”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吗。如果仅仅完成教学上的一些任务,我便觉得是天大的幸福了,在潞中,一个萝卜要捂着几个坑,更多的行政上的杂务在等着你。实在是紧张之至。现实中,人们总是眼睛盯着教师的寒假暑假和双休,而忽视了老师们的“鸡叫而出,鬼叫才眠”,认为教师休息时间多,待遇相对就很高。所以,我真的很感激肖川先生对一线教师的理解,这种理解令备受委屈的我热泪盈眶。 在我,本来是有着一些个人的爱好的,比如:看书听音乐、写写散文随笔,早些年还常常有豆腐干式的文章发表,也常会去歌舞厅跳上几圈喊上几嗓子,可现在生活单调得就象学生一样:两点一线。晚上还得回去做家庭作业——备课。所有的兴趣爱好被写公文、做台帐之类的事情所代替。去年在市里听某个讲座,某个官员说:老师应该是多才多艺的,应该是不断学习着的。我(我们)多想啊。试想,一个教师如果中规中矩,没有任何兴趣特长,没有丝毫青春活力,会赢得学生的喜爱吗。一个教师如果停止学习、裹足不前,还能称得上为人师表吗。由此联想到本文后面的一段话——“忙碌是一种病毒,它使得第 1 页 共 16 页我们庸懒、麻木、平庸和琐屑.....久而久之,连翻书的欲望都没有了,哪里还能指望教师探索和钻研。而没有知识和思想来滋养心灵与生命,哪来分享、交流的内在需要。......敷衍和应付,何来教育的高质量。”此刻,很想说一句:谁来解放教师。然,肖川先生的此番呐喊,谁来聆听。肖川先生作为北大教授,他只能为教师呐喊,不能解放教师。盼啊。大年三十何时会出月亮。 关键词二。感叹。我深为肖川教授的观察力、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