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第 209 页说。“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每天 6 小时无所事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败下去。无论是学生生产队也好,教学工厂也好,学校试验园地也好,无论什么都无法弥补在一个主要领域里荒废了的东西。这个主要领域就是思考,人应当首先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 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大师的这段话后,针对——《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个话题,作为教师的我,时常在深思这个问题。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里成为“思考领域里的劳动者”。我怎样能做到这一点。我想:这不但需要教师有高深地教学艺术之外,还需要教师与家长长期耐心的共同合作、交流、探讨,共同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课堂上所学的教科书,还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行为,我们关注的一般是学生掌握的课本知识,对那些不经常交作业和不听话的学生,采取的方式一般是教育或批评,教育和批评的次数多了不见效果,最多也就是打电话或请家长来学校,很少深入学生的心灵中去探究原因,更谈不上让他们做到“思考领域里的劳动者”。心想只要他们在学校里不出安全事故就可以了,殊不知,作为教师的我,这种想法是多么可怕呀。一旦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很难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作为教师的我,不。现在的有些教师们想过这个问题么。这——应该是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教师,必须思考的严肃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强调:“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怎样才能使思考的活动在学校里占据统治地位,怎样才能使思考、认识、发现、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为一个人的最主要的精神需要呢。这里就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第 1 页 共 2 页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在这样的条件下,首先要教师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经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只有那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又善于思考的...